“蓝领”张术存:一步步拼出“北京梦”

发布时间: 2014-12-30 15:21:1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振红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中科三环 张术存 新蓝领时代 新蓝领 蓝领 文化 科技 高端服务业 服务业

文/王振红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困难永远挡不住那些总是充满信心的人。

——张术存

“蓝领”张术存:一步步拼出“北京梦”

工作中的张术存

人物档案

今年36岁的张术存是在北京创业的众多“蓝领”的缩影,20岁那年,高中毕业的他第一次走出河北承德一个偏远的山村,来到北京进入中科三环,执著的他一干16年。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不懂英文,更不懂德文,愣是搞懂了德国的大设备。他说:“我紧紧跟在德方工程师的身后,他们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哪怕是吃饭上厕所我都会瞄一下他们是去休息还是去调试。与他们一起安管件,帮他们抬物品,关注他们调试的每个环节和步骤,一步步地积累。实在不懂的地方先用笔画上、抄下,再找懂英文的人协助翻译,只要有调试人员在现场,我就在现场。” 就是他坚持用这种看似最笨的办法解决了最难的问题,德方的工程师称赞他为“中科三环的威廉汉姆”。

七十六元两角五分 开始北京征程

率真的张术存用“相识、相知、相爱”来形容在中科三环北京工厂的16年生活。1998年5月20日,这个日子一直被张术存刻在脑海里,记在心上,就是这个谐音“我爱你”的日子,20岁懵懂的他告别了虽然贫穷但温馨的家,只身来到了北京,进入了中科三环北京工厂。回想起那一天,张术存说,“那时的我是一个满脸青涩、从未见过大世面的毛头小伙儿,来到了想都不敢想的北京,来到了中科三环公司,这也成为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我在北京有了第一份工作。”

“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踏进公司时的激动心情,永远不会忘记我拿到的第一份收入,七十六元两角五分的喜悦。那时我就一个目标:多挣钱,回家过年时能给父母带去一丝欣慰。为了这个目标,我不断努力着、学习着,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工作上能多干就多干点儿,再多干点儿。”这个淳朴的青年至今都没有忘记20岁的青葱岁月,20岁的人生志向……

无娱乐无休闲 艰苦磨炼农村小伙儿

张术存说,那时候的中科三环北京工厂刚从试验转向批量生产。一台鄂破、一台对辊、两台压机、两台75公斤级烧结炉、一台气流磨,每天制粉还不足20公斤,那仅有的一台气流磨成为张术存从事制粉工作的开端。谈及刚刚看到它时的心情,张术存说:“既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我由一名农村小伙儿转型为一名制粉操作工;害怕的是面对这样一个大型设备我能学会基本的操作吗?会不会哪天又要回老家去了?”在忐忑中,张术存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干好基础工作,认真向师傅请教,并时刻用笔记录下师傅所说的话,生怕漏过每一个细节。

在每次干完工作后认真地擦拭着设备的每个角落,逐一了解每个控制元件的功能和用途,不明白的地方赶紧向师傅们提出来,并作记录。这是张术存每天的工作场景,他认为学习操作设备,不仅仅是开机、关机那么简单,掌握各处的原理和功能才是最主要的。“就像大夫给病人看病一样,抓不住病情的根源,如何才能治好病呢?”

张术存回忆说,1999年的北京工厂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员配备和培训工作并不完善。当时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面对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除了吃饭、睡觉然后就是上班,两点一线,没有任何娱乐和休闲的时间。他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人从这支队伍离开了,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术存坚持了半年。他坚信,公司处在起步的创业阶段,总有一天会好的。“艰苦的条件磨练了我的意志,那样的条件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可逾越?”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