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乐施会吕美:利马谈判压力很大

发布时间: 2014-12-10 09:35:27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何珊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吕美 谈判进程 INDC 利马 减排

中美声明,中国更有诚意

虽然利马大会压力重重,会议召开前有不少好消息传出。最具有实质意义的,莫过于中美两国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吕美认为,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是一个很积极的表态。在利马大会前,谈判进程受很多人的质疑,“扯皮”是气候谈判中的常态,因而中美作为两个排放大国,在利马大会召开前作出声明无疑对其他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

对于双方设定的目标值,吕美认为,美国宣布的减排26%-28%的目标相对保守。美国已经走上了低碳发展的道路,越过了排放峰值,提速潜力巨大。考虑到美国到2020年就要完成17%的减排目标,剩下的部分不足10%,因此美方设定的目标力度比较弱。

而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中国的目标更有力度。她说,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承诺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且达到20%的非化石能源比例,需要非常大的决心和努力。所以从发展阶段来说,中国更有诚意。

针对认为中国要从发展中国家“毕业”的声音,吕美认为的确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总有一天,中国要从发展中国家走出来。但她说:“在中国,我们一直在贫困社区工作,我们所见到的中国不是媒体上展现的中国。中国本质上还是发展中国家,1亿以上的人群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管是国内贫苦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是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中国还有一段路要走。”

NGO与政府、公众的联动

谈到NGO如何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时,吕美说,在国际谈判平台上,NGO作为观察员,更多的是要去发声,通过对谈判的看法和认为应该推动的议题,向公众解读并动员公众参与。

她说:“如果没有NGO的跟进,谈判进程不会被媒体和公众关注和理解。”

她认为谈判应该还是由缔约方来推动。缔约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受NGO的影响,因国家和国情而异。

依据她多年跟踪气候谈判的经验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各方没有诚意,而是缺乏沟通和理解。“如果双方能够说明彼此的立场,解释立场背后的逻辑和原因,谈判就会顺利得多。”(外文局气候会议报道组何珊 发自利马)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