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双全:最开始2007年,我没做这个刺梨产业的话,不知道这个刺梨还要沉寂多久,通过我来做,就将这个产业加速地发展,发展就更快。但是我自己也想做刺梨产业的“茅台”,刺梨行业的老大,这就是我的梦想。
2011年底,叶双全拿出三年赚得大部分钱,花了上千万建了一个占地30多亩的新厂,生产规模比之前翻了10倍。他感觉自己不缺资金和技术,订单多到供不上货,成为行业老大也是很快就能实现的事情,可他千算万算,却有一个事情怎么也没想到。
在贵州,刺梨大多分散生长在海拔一两千米的山上,东一窝,西一茬,肩扛背驮很费事,并且浑身带刺,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扎,更增加了原料采收的难度。
记者何宁宁:这个好像全身上下都是刺。
叶双全:对,全身上下都是刺。
记者何宁宁:你刚才说什么,有技巧?
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鸡场村村民:那个有技巧,你要这样子掰。
记者何宁宁:这样子就不扎手,被这个刺如果扎到的话。
叶双全:刺到里面就火辣辣的,非常痛的。
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鸡场村村民:好吃吗?
叶双全:味道怎么样?
记者何宁宁:酸的眼睛抖,你知道吗。
叶双全规模扩大10倍,很快在遵义当地引发了原料的争夺,更加剧了刺梨价格的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