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海上丝绸之路面向东北亚、东南亚、印度洋以及波斯湾、东非沿海,其历史进程经过了几个重要阶段
从中国起航的海上丝绸之路,面向东北亚、东南亚、印度洋以及波斯湾、东非沿海,其历史进程经过了几个重要阶段。
形成期——秦汉时期。秦汉之际,赵佗在岭南建立具有海洋性格的南越国,势力东到闽越,西抵黔滇,南至今越南中部,与中国北方的匈奴号称“强胡劲越”,拥有发达的造船业和强大的海军,主导着南海交通与贸易。番禺作为南越国的国都和岭南中心城市,是南海北岸的主要港口和舶来品集散中心。1982年,南越王墓出土的具有波斯风格的银盒、两河流域工艺制作的金珠泡饰、非洲原支象牙等珍贵文物,见证了当时“番禺都会”的贸易实况。南越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不仅奠定了番禺作为南海沿岸的贸易中心与交通枢纽地位,而且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派遣使者从徐闻、合浦等地前往南海地区,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岭南番禺、徐闻、合浦等港口起航西行,与从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沿海港口出发往东航行的海上航线,在印度洋上相遇并实现了对接,标志着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贯通。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中国的分裂割据时期,南方六朝政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因为与北方对峙,更注重向南方海洋发展,南方较为安定的环境与不断加快的开发进程,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航海经验的积累,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从广东到东南亚各国的商船已经不再沿着海岸近海,而能够在深海航行。南海丝路开辟了自广州起航,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穿越西沙群岛海面的深海航线。这条航线穿越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后,向西延伸到了西亚地区。
繁荣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取得了高度的发展,并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空前强大的国力,唐朝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中国与西方的交通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唐朝宰相贾耽撰《皇华四达记》记录了从沿边州郡进入“四夷”的七条路线,其中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广州通海夷道为主要海路。广州通海夷道贯穿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古世界最长的远洋航线,亚、非洲际海上大动脉。
唐代南海丝绸之路与东南沿海交通紧密对接,并与航向日本、朝鲜的东海丝绸之路相连接,交州、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扬州、登州等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创立新的贸易管理制度,宋代以后在其他港口设置市舶司,一直到清代,始为海关制度取代,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鼎盛期——宋元时期。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更重要的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远超前代,私人海上贸易在政府鼓励下得到极大发展。元朝在经济上采用重商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阶段。
宋代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温州、秀州和密州等沿海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而以粤、闽、浙最为紧要,合称“三路市舶”。神宗时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洋贸易管理条例——《广州市舶条》,元代对海外贸易的法规进行修订,先后颁行了《至元市舶法》、《延祐市舶法》。
转折期——明清时期。15-18世纪是人类历史重大变革时代。欧洲人开启的地理大发现与大航海时代,开辟了世界海洋贸易新时代。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比较,这一时期东西方海上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西欧商人的海上殖民与扩张,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明清帝国长期采取海禁政策,压制了唐宋以来蓬勃发展的海洋贸易,长期关闭除广东之外的福建、浙江市舶司。清朝统一台湾后,在沿海设置了粤、闽、浙、江四海关,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逐渐集中到广东。1757年,清廷将对欧洲贸易限于广州,即所谓的“一口通商”,一直到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为止。
经过西人的航海扩张,东西方海洋交通纳入了全球海洋贸易网络。从西欧出发前往中国的航线除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外,新辟两条:一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印度洋,经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面穿越巽他海峡,北上进入南海,到达澳门和广州;或者绕道马六甲海峡,从中南半岛海面到达广州。另一条是横渡大西洋,从美洲绕过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航行至菲律宾群岛,再从菲律宾出发,直航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后来美国加入对华贸易,美国船舶又开辟了新的太平洋航线。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海上丝绸之路把东西方各国各民族联结在一起,东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接触、交流、互动与友好往来,带动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谱写人类海洋文明最华彩的、最富有成果的篇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