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焦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1日在京发布《中国绿色经济展望:2010—2050》报告,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紧密相连,绿色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绿色经济展望:2010—2050》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资助,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完成。(中国发展门户网焦梦摄)
报告称,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奇迹,增强了中国的国力,但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中国许多地区的水、空气和土地等都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根据《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十大流域的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的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在空气方面,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74个重点监测城市如果按照新空气质量标准衡量,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达标,达标率仅4.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2.9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0.7%。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突出表现为工矿污染压力加大,生活污染局部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紧密相连。201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中国的能源消耗从1990年的9.87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2年的36.17亿吨标准煤,增长了3.66倍(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人均生态空间越来越短缺。2008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1全球公顷,为其自身生态系统供给能力(0.87公顷)的2.5倍。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更为敏感。
报告认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中国各地显现。极端天气现象(洪水、干旱、蔓延全国的雾霾天气等)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已切实威胁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公众的日常生活。2013年以来,中东部地区持续高发的雾霾,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2013年1月底,全国雾霾面积就达到143万平方公里。2014年2月20日起,浓重的雾霾在北京及华北大部分地区持续7天不散。
此外,中国还面临严峻的碳排放约束。对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国近20年走过了高速经济增长和高碳排放的发展之路。对比2009年中国和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5倍。并且,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如果2050年全球升温幅度要控制在2℃以内,留给中国的排放空间极其有限。按照模型的基准情景,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26年开始进入增长的平台期,但要到2042年达到峰值后才开始真正下降。202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15亿吨 ,并开始进入缓慢增长期,即不大幅增长,也没有明显的下降,2050年仍然保持在116亿吨左右。
国内的环境压力和碳排放约束,要求中国走更加低碳的道路。根据荷兰环境评估署(PBL)发布的《201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趋势报告》,201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9亿吨 ,占全球排放比例约为29%,约为美国和欧盟之和,新增排放占当年全球排放增长的2/3。即使在模型的强化低碳情景下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仍然不够明显。在该情景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23年出现,排放量约为91.91亿吨,之后开始下降,但直到2050年仍维持在70亿吨以上。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直燃煤比重过高是引发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进行煤炭总量控制势在必行。中国的煤炭消费量从2000年的14亿吨增长至2011年的34亿吨,11年间增长了143%。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超过全球的50%,煤炭占国内能源消费比重接近70%,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20%)。面对这种形势,《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规定2015年全国煤炭产量和消费总量都控制在39亿吨左右(国家能源局,2012)。如果想缓解环境问题,还需要制定更强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计划。煤炭消费的减少,需要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天然气等其他能源类型的补充。
2010年中、美、欧煤炭消费、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比较
|
煤炭 百万吨油当量 |
SO2 万吨 |
NOX 万吨 |
PM10 万吨 |
PM2.5 万吨 |
大气Hg 吨 |
CO2 亿吨 |
中国 |
1713.5 |
2267.8 |
2273.6 |
1277.8 |
—— |
825.2 |
67.03 |
美国 |
524.6 |
860.0 |
1243.9 |
1023.2 |
413.4 |
103.0 |
58.27 |
欧盟 |
269.7 |
501.5 |
937.4 |
197.1 |
129.3 |
73.4 |
40.65 |
数据来源:The Climate Analysis Indicators Toll developed by 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