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迪亚斯在昨天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南南合作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亚洲区域研讨班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上致辞。(中国发展门户网 焦梦摄) |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5月22日讯 (记者焦梦)《生物多样性公约》南南合作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亚洲区域研讨班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昨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迪亚斯和青岛市副市长徐振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5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作为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环保合作活动,环境保护部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共同举办亚洲区域“南南合作”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两个研讨班,旨在为提高亚洲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行交流研讨,并以此纪念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李干杰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义务,今年3月份,率先提交了履约第五次国家报告。
李干杰指出,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极高的价值,对于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但在旧的城镇化模式中往往容易被忽略。目前,中国和亚洲各国同样面临着城镇化带来的生态挑战,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极大地改变了城镇自然生态格局,威胁着本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就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李干杰强调,必须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着眼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推进绿色发展,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必须划定开发边界,融城市于自然,把绿水青山留给居民。
李干杰提出,应对全球环境和发展挑战离不开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精诚合作。南南合作已成为推动国际制度建设和务实合作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愿与各方共同携手,推进政策对话与务实合作,加强能力建设,拓展合作渠道,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共赢。同时希望利用好此次研讨班搭建的平台,广泛交流,深入研讨,为全球和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生认为,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城市应在先期规划中加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考量,将城市建成生物和人类共享的家园。“在土地利用、开发区规划等活动中应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土著生物保留生存空间,”他说。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家委员会标志发布仪式,以熊猫、海洋、太阳、飞鸟四个元素组成的玉环标志,代表了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此次活动由中国环境保护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主办,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GEF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能力建设项目、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提供支持。来自东亚、南亚和东南亚17个国家、《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部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成员单位、地方单位、国际和区域组织、科研机构、媒体代表共计180余人应邀出席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