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信息化:三省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乡村获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状况正在不断改善。对农村信息化需求的问卷调查显示,所有乡村都已经通电,并且都能收到手机信号。97%的家庭拥有电视,95%的人有手机。但是,问卷调查中仅有20%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或使用互联网,主要原因是缺乏使用技能以及不了解电脑和互联网的好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培训机会有限。尽管很多农村学校已经接入了互联网,但其中只有四分之一向当地社区开放其设施,提供培训的公共信息化设施还不到10%。虽然经济承受能力不是主要瓶颈,但对有些人来说,买不起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仍然是障碍之一。
大多数农村互联网使用者是在镇上的网吧里上网。大约五分之四的网吧由私人开设运营,绝大部分上网者是年轻人。对网吧经理的访谈显示,上网者做的最多的三件事就是网络游戏、社交网络聊天和观看视频或下载歌曲。尽管省级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发农业信息网站,但在问卷调查的所有农村家庭中,只有不到2%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互联网来获取网上政府发布的农业信息。
城市和农村学校存在着很大的数字鸿沟。政府工程的目标是要缩小这方面的差距,但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信息化设备及使用水平仍然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而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10-19岁的人群中有95%都上网。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了机会。图书馆拥有大量面向社区的基础设施,能够成为提供数字教育以及提高信息化技能的有效手段。为了向农村地区提供图书馆及信息服务,国家实施了若干全国性工程,但由于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它们往往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投资建成之后缺乏运行资金保障;难以招聘到受过培训的服务管理和服务提供人员,他们的工资也难以保障;设施的开放能力不足,网络连接不稳定,设备维护不善等。此外,图书馆缺乏有效的管理网络,导致城市里的大图书馆不能成为信息中枢,向本地区的农村图书馆提供支持,这进一步阻碍了有效提供服务。尽管存在这些制约因素,本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与城市的主流图书馆系统相比,农村地区的图书馆设施使用率更高,这很可能是因为农村消磨时间的方式更少。
加强对农村信息化项目的评估有助于在更长时期内提升干预效果。我们对一些信息化工程进行了考察,评估它们的影响。这些干预措施让使用者多方获益。超过半数的使用者表示,由于学习到了更好的生产技术,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了农业生产 材料,以及通过新的销售渠道,他们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了现金收入。非农业方面的受益包括获得了上网技能,从而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拓宽了眼界。但是,这些干预政策目前主要集中于(男性)农民。非农务工人员、无职业者以及妇女和老人很少使用这些设施和服务,他们或是技能有限,或是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以农业为重点的干预政策体现了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但是从长远来看,也需要开发应用程序和实施一些项目来提高技能,以及提供能够吸引更多使用者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合同工作。这类干预政策会对使用产生影响。发短信、听收音机或是看电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的。与之相对,一个人去信息服务站需要一定的动力,打热线电话需要花钱,上网需要有计算机和互联网链接,以及知晓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
中国在向农村地区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到2012年底,所有行政村都接入了电话网络,88%的行政村有了宽带连接,农村互联网用户达到1.56亿。国家和省级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广泛的农业信息内容。我们的影响评价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使用信息化设施和服务的农村居民都从中受益。但是,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在互联网使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大多数农村干预政策比较宽泛,主要集中在以提高农民福利为目标的农业应用方面,但较少照顾到非农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