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视频实录: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2014年03月20日08:5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湿地资源 湿地 资源 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
  • 张永利:

调查同时显示,我国湿地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果将湿地生态状况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简单分类的话,我国的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具体来讲,评级为“好”的湿地占到湿地总面积的15%,生态状况评级获得中等档次的湿地占到湿地面积的53%,生态状况评级获得“差”的这个等级的湿地面积占到全国湿地面积的32%。从这个数字中我们应该对湿地资源受到威胁的情况、具体的变化情况有所了解。谢谢。

2014-01-13 10:24:53

  • 人民日报记者:

我提一个和湿地相关的问题,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我们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方面国家林业局在其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了解到有一些地方,比如浙江的开化县自己已经主动这么做了,对于这种自主的行为,您做什么样的评价?谢谢。

2014-01-13 10:26:02

  • 张永利:

中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好的决策,这个决策和林业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家知道,林业上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包括各种类别的保护区,林业上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家林业局党组也正在积极地按照中央的精神研究相关的工作。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任何用心良好的试验、探索都是好的,值得鼓励。

2014-01-13 10:26:37

  • 香港大公报记者:

湿地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何处理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经济资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谢谢。

2014-01-13 10:29:28

  • 张永利: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针对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全国湿地保护面积达到2324.32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43.51%。许多重要的自然湿地得到抢救性的保护,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得到较好的维持。在湿地开发方面,湿地提供的清洁淡水支持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比如三江源湿地每年为江河提供水600多亿立方米,三江平原湿地确保了400万公顷良田的亩产高产,湿地的种植业、养殖业、制药业、矿产业等也是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来源。

2014-01-13 10:29:53

  • 张永利:

近年来,湿地生态旅游更是成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湿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认真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合理利用。但是,必须统筹考虑湿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因素,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我想强调四点:

2014-01-13 10:30:56

  • 张永利:

首先,要通过划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的办法把重要的湿地先抢救性地保护下来。

第二,要把湿地保护作为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纳入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盘子,并给予投入等方面的保障。同时,要把湿地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考核。

第三,积极推动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把各相关利益方的关系平衡好。

第四,要严格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制订能够确保湿地科学合理利用的相关政策,总结探索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模式。当然,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措施相匹配。谢谢。

2014-01-13 10:31:39

  • 农民日报记者: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请问下一步我们如何更好地完善集体林改?

2014-01-13 10:32:46

  • 张永利:

谢谢,这也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程红主任刚从集体林区调研回来,让他回答这个问题。

2014-01-13 10:33:17

  • 程红:

应该说集体林地制度改革是我们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农村推进的又一次很深刻的变革,进入新世纪初,很多省份、很多地方陆续进行了试点和探索,特别是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以10号文件的形式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这项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认可。

2014-01-13 10:33:32

  • 程红:

到目前为止,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已经基本上完成。据我们的统计,现在已经确权到户的集体林地将近27亿亩,占整个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9%,大概有将近9000万户农户拿到了林权证。通过这项改革,农民真正成为了集体林地的主人,也真正成为了集体林木的法人。从现在看,改革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培养农民成为市场主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

2014-01-13 10:34:26

  • 程红:

根据三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下一步如何完善这样一个改革,国家林业局,包括整个林业系统进行了很认真的研究,提出了总的想法,就是要紧紧围绕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这样一个主题,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的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要下工夫,去做文章。

2014-01-13 10:36:19

  • 程红:

一、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特别是赋予林权生产要素的功能,使农民获得林权是可抵押、可担保、可流转的,真正使农民获得的林权从资产变成资本,这样来确保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权利。

二、稳定和完善农民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在确保林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要规范推进,特别要推进林权的流转,使林权流转起来,一方面能够使社会的生产要素向林业集聚,另一方面使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收入。

2014-01-13 10:37:18

  • 程红:

三、从林业部门来说,要减少行政审批。我们要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来确定在推进林业发展方面审批哪些要下放,哪些要赋予地方,赋予老百姓。特别是对于老百姓很关心的采伐问题,要逐步推进改革。

四、在政策方面,特别是要健全强林惠林的政策,使老百姓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获得林业的发展,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收入。谢谢。

2014-01-13 10:38:32

  •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划定生态红线对于生态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问一下在湿地保护上,我们国家有没有进行生态红线的划定?如果有,标准是怎样的?我想到去年时媒体有报道,张家口有上百万的防护林濒临衰死,国家林业局对这样的事情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谢谢。

2014-01-13 10:39:12

  • 张永利:

谢谢!这两个问题提得都很好。所谓生态红线就是保持生态安全的底线。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主要部门,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制订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根据这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初步结果,结合我国国情,经过专家论证,我们划定的湿地保护红线是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划定这条红线就是遏制我国湿地资源面积减少,功能退化趋势的一个迫切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4-01-13 10:40:20

  • 张永利:

这个红线既是限制开发利用的高压线,又是维护基本生态平衡的安全线;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线,也是实现有序发展的保障线。当然,划入红线内的湿地资源并不是就完全不可以开发利用,但是这个开发利用一定是有条件的,是适度的、科学的、合理的,并且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一定要明确利用湿地的范围、时间、强度、方法等,使湿地利用严格限定在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承载的范围之内。不言而喻,划定生态红线,并落实好这条红线,绝对不是孤立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办法、措施和工作紧紧跟上。

2014-01-13 10:42:06

  • 张永利: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知道全社会,包括记者朋友们都非常关注,这个地方我想说得稍微远一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按照《森林法》的分类,我们的林子分五大类,其中有一个类别就是防护林,专门发挥防护作用的林子。

2014-01-13 10:42:45

  • 张永利: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坝上地区防护林死亡的事情,情况是这样的:据我所知,而且我们多次派调研组、派各个学科的专家实地去调查会诊,这些林子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末期到七十年代的初期营造的。我们在媒体上看到,这都跟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治理工程连带在一起了,实际是记者朋友不了解情况。

2014-01-13 10:43:59

  • 张永利:

三北防护林大家知道,是1978年正式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2000年前后才启动的,而河北坝上这些林子都是70年代早期以前营造的,大概有150多万亩。为什么呈现出这些林子大面积枯死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当时造林时是成规模地造林,而且是同时造林。按照相关的技术规程,杨树,特别是你们刚才提到的这个地方,大面积栽植的小叶杨,它的生命周期决定了这些树木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到了生命的末期。

2014-01-13 10:45:49

  • 张永利:

根据相关技术规程,杨树大概是26—30年的时候就到了生长的顶峰期,随后进入衰老。上个世纪50—70年代造的林子,到现在一算时间都很长了,所以这些树大面积死亡,90%的原因都是它到了生理的衰竭期,是自然老化、自然死亡。

2014-01-13 10:48:02

  • 张永利:

当然,这里也有这些年来的干旱和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也有当时造林时由于投入不足,采用扦插造林的办法,树体的生命力稍微差一点,包括以后的抚育经营,由于力量顾及不到,没有及时跟上,也加速了这些树木的老化死亡。

2014-01-13 10:49:36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