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8日(星期六)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就“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治理雾霾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吴晓青说,分析起来,我们认为,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抑制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才能彻底改善我们大气污染。
吴晓青说,关于2013年全国环境质量的状况,目前环保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审核,整理有关数据和报告,预计今年6月份将向社会公布。另外,我们国家尤其是空气质量正处在一个新老标准的交替过程当中,所以审核数据的工作量比较大,但是我们确保按常规在今年6月份正式公布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
吴晓青说,分析这些数据,大概有几个特点:从达标的天数分析,74个城市的平均达标天数仅为221天,达标率占60.5%。从污染物的浓度分析,74个城市中,PM2.5的浓度年均值是72微克每立方米,超过了二级标准1.1倍(我国的二级标准年均值是35微克每立方米),仅有拉萨、海口、舟山三个城市完全达标。
吴晓青说,挥之不去的雾霾再次反映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这是因为我们国家以重化工为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的污染。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其结果是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吴晓青介绍,2011年,环保法的修改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201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保法的修正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会后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上半年全国人大法工委修改之后形成二审稿。去年6月,全国人大对环保法进行第二次审议,再次征求全社会的意见。据了解,再次征求意见收集到了2000多条修改意见。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保法修改进行了第三次审议。
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的总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遏制土壤污染的扩大趋势,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利用的环境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污染治理和修复,这是我们在治理方面要采取的措施。
吴晓青解释,包括京津冀在内,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三大区域占我们全国国土面积的8%,但是却消耗了全国煤炭的43%,其中以京津冀为最。同样在这个区域,生产了占全国55%的钢铁、40%的水泥、52%的汽柴油,这些地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占了全国排放量的30%。
吴晓青表示,关于在重污染天气如何保护中小学生,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出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时候,和以前出台环境质量标准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以保护人体健康为最主要目的。所以,我们出台这个标准的时候,也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明确一定要和保护人体健康相适应。所以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由API改为AQI,同时在空气质量指数里面讲了,在什么样的空气级别下,要做什么样的活动,包括在什么污染级别减少什么样的户外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