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15日就去年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及今年相关工作安排回答了记者提问。
实现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
问:2006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取得积极进展: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23%,是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实现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
加强对节能工作的宏观指导。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对节能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国务院将“十一五”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了各地。受国务院委托,发展改革委与各地和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实施了能耗指标公报制度。部分地区将GDP能耗指标纳入政府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山东省、陕西省、华能集团等试行节能“一票否决制”。
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钢铁行业基本淘汰了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近2000万吨,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1亿吨,电解铝自焙槽已全部淘汰。
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安排国债补助资金6.8亿元,支持了111个重点节能项目,带动社会投资107亿元。
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当年千家企业实现节能2000多万吨标准煤。
加强污染治理。1.04亿千瓦火电机组新增烟气脱硫设施。安排国债资金19.7亿元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244个。安排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57.9亿元,支持了全国841个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扩大了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加大了实施力度。出台了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和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利于脱硫的电价政策。实施了调整出口退税结构、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的政策措施。
六大原因造成去年节能减排目标没完成
问: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万元GDP能耗降低4%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的目标,这是为什么?
答:节能减排一方面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综合反映,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很大。
2006年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服务业比重较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二是节能降耗投入不足,一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有些工程从建设到发挥作用要有一个过程;三是支撑节能减排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措施还未完全到位;四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五是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行为屡禁不止;六是对节能环保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具体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现象。
八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
问:2006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加大了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难度。面对严峻形势,国家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
答: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年、攻坚年。今年节能减排工作要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扎实抓好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污染治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
发展改革委今年将采取八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力争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500万吨;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严格控制国家安排投资的项目。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是推动技术进步。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支持力度,形成40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加强节能环保电力调度。
三是加强节能降耗管理。督促各地制定阶段性节能目标,出台《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跟踪、指导和监管,对未按要求采取措施的企业向社会公告,限期整改。扩大能效标识的应用。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研究建立并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
四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限期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
五是强化污染防治。增加安排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新建燃煤电厂同步安装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现有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设施6500万千瓦,形成脱硫能力约220万吨。对非正常停运脱硫设施的电厂扣减脱硫电价,并实施处罚。
六是健全法规和标准。配合全国人大抓紧出台节约能源法(修订)和循环经济法。组织制定16个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16项节能设计规范、21项节能基础及方法标准、17种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七是完善配套政策。扩大实施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推进城镇供热价格改革,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落实电厂脱硫上网电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及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建立国家节能专项资金。制定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目录,出台鼓励生产和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税收政策。研究建立对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机制。研究试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办法。
八是强化节能宣传。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和节能科普宣传活动,实施节能宣传教育基地试点,组织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开展节能表彰和奖励活动。
不提年度指标不会削弱节能减排工作
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里都没有再提年度节能减排指标,这是为什么?会不会削弱节能减排工作?
答:国家不再提出节能减排年度指标,主要考虑:节能减排取决于多种因素,有些措施当年可以见效,有些措施如结构调整等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把五年目标科学准确地分解到每一年,难度较大。
虽然国家不再提出节能减排年度指标,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放松和弱化,更不是改变目标,减轻责任。相反,要务必做到“三个不变、一个加大”。
决心不变。面对能源、资源的严重制约,不走节能减排的路,不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中华民族没有出路。
目标不变。“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这个目标必须坚定不移,确保实现。政府每年要负责任地向人大报告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的总体完成情况。
责任不变。去年国务院已经把“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各省(区、市),各级政府和有关企业要切实负起责任,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和提出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去完成,并作为监督考核的依据。
“一个加大”就是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不但不减,而且要继续强化。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去落实。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将采取八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15日说,今年节能减排工作要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突出重点、强力推进。
他说,今年将采取八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
推动技术进步。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加强节能降耗管理。督促各地制定阶段性节能目标,出台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
强化污染防治。增加安排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
健全法规和标准,配合全国人大抓紧出台节约能源法(修订)和循环经济法,组织制定16个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等。
此外,解振华称,发改委还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强化节能宣传。
2006年中国万元GDP能耗下降1.23%,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万元GDP能耗降低4%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的目标。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都没有提出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对此,解振华说,这主要是考虑节能减排取决于多种因素,有些措施当年可以见效,有些措施如结构调整等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把五年目标科学准确地分解到每一年,难度较大。
解振华还说,这不意味着中国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放松和弱化。相反,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决心不变、目标不变、责任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