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公共汽车票从1块降到4毛,你还能再找出一件落价的东西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花园的贺源泉反问道。今年68岁的老贺与大部分北京市民的感受一样,虽然公交车价格下调被媒体广泛热议,但生活中物价的“涨”声一片才是主旋律所在。
前些天到超市买鸡蛋,老贺发现鸡蛋的价格从去年上半年最低点的1.9元一斤上涨到了3.6元一斤。同样,2004年的时候一袋大米的价格是60元,现在要100元;当时的液化气一罐是45元,现在涨到100元。“萝卜都2块钱往上了,2块钱以下的菜价是很难找到了。”老贺告诉记者。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粮食等价格上涨影响,2006年12月,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同比达到了2.8%,环比上涨了0.9%,创全年单月最大涨幅纪录。
如果说经济学家从中看到了加息的端倪,老百姓则更为关心自己的“钱袋子”———去年12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1%的人表示粮油等生活成本的涨价使他们“生活压力增大”。
数据能说明一切:发改委价格司日前公布的一份监测结果显示,去年12月食品类价格普遍上涨,其中,标准粉、特一粉、粳米、籼米价格每500克分别为1.41元、1.54元、1.70元和1.48元,分别较11月上涨2.2%、3%、2.6%和2%;花生油、菜籽油、豆油价格分别较11月上涨20.7%、16%和11%。
受天气寒冷蔬菜供应量减少影响,鲜菜价格也上涨较多,黄瓜、茄子、青椒、西红柿和油菜分别比11月上涨51.9%、41.7%、25.2%、17.7%和15.4%。此外,猪肉价格上涨7.9%,鸡蛋和鲜奶价格分别上涨5.7%和1.2%。
而消费者普遍感到,随着春节的临近,上涨的趋势还在继续。
养着六七百头生猪的老贺对此可谓喜忧参半。生猪肉固然扭转了去年上半年的颓势,重回4元以上,但猪饲料成本的上升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
务农出身的他表示,粮贱伤农、果贱伤农早已让农民不堪重负,合理区间的上涨也是必然的趋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家畜饲料就要8毛多一斤,2斤7两饲料才能出1斤鸡蛋,4斤饲料才能出1斤猪肉,“要是维持去年上半年的价格,农民早就破产了”。
最近老贺还准备在京郊买一个占地360亩的采摘园,卖主当年250万元买下的园子,如今连拖拉机等设备一并出售只要170万元就可买下。可见在物价上涨的同时,农民获得的实惠并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大。
在老贺看来,真正的问题是目前价格的波动还是比较大,物价上涨以后农民虽然能赚到钱,但是风险性也不容忽视。“‘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我们还是希望国家能有一个防风险机制给农民,真正帮助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