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吗?上海与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将如何定位呢?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一次论坛和香港证监会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令这个话题陡然升温。
由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组织的陆家嘴金融文化周于9月1日开幕,将一直持续到7日。文化周的重头活动之一——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上海能否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的话题引起热议。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9月1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香港是亚洲12个经济体中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中心,但上海有机会超越香港,成为继纽约和伦敦后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
该研究报告以六大类别的指标(包括具备优秀人才、监管环境与政府应变能力、能接触国际金融市场和客户、具备商业基础设施和公平营商环境、税制以及生活质量等其他因素)为评价标准,比较了香港与另外12个亚洲经济体的相对竞争力。结果显示,香港大部分指标均明显领先,但在工资、办公室租金和生活费用方面十分高昂,其表现排在亚洲其他经济体之后。
同时,报告还指出,上海有机会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个全球金融中心,这意味着香港正面对来自其他金融中心的竞争。
香港证监会这份“十分谦虚”的报告出台的背景是什么?而上海又到底有多大机会能超越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强劲的竞争对手,成为亚太甚至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上海能不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谁说了都不算,得由国际金融机构说了算。”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教授作为上海市政府特聘咨询专家,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多年,她向记者表示,“只有那些国际金融机构都愿意来上海,将全球总部或地区性总部设在这里,相关的金融交易在这里进行,上海才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与香港比较,在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各有优劣。
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来衡量,香港都已经成为亚洲和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同时,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市场经济制度健全,这是其优势所在。然而,其劣势除了商务成本太高外,与内地尚不能做到无缝接轨也是很大的限制条件。香港目前实行独立的货币制度和税收制度,在人民币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大规模人民币交易,否则将有可能对内地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同时,中央考虑到国家金融安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因素,人民币相关业务也很难在香港大量开展,因此香港要成为中国的在岸金融中心较难。
上海则恰好与香港相反。上海目前的缺陷是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用所有指标来衡量,都还称不上是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上海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但上海的商务成本与香港比起来较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上海依托于长三角地区以及中国内地高速增长的经济,汇聚了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各种金融业务、人民币业务。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很有希望成为中国的在岸金融中心,而香港则作为离岸金融中心,两者定位互补,并不冲突。
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能够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那么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海也就有可能依托于此成为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全球金融中心。”
“提到中国建设金融中心,人们总会把竞争问题挂在嘴边,事实上,中国市场这么大,完全可以有多个金融中心,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并不会存在太大的竞争问题。”潘英丽在采访结束时向记者强调,“中国可以考虑建设一个有梯度的金融中心网络,例如以上海为全国或国际金融中心,以天津为华北地区、重庆或成都为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在发挥金融中心集聚作用、辐射作用的时候,资源通过主中心向次中心、再向下逐层流动,实现高效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