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生态环境 QIHOU YU SHENGTAI HUANJING
气候概况
2012 年全省气温正常,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初霜偏晚。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和干旱,灾害总体情况较2011 年重。
气候与生态
对生态质量进行气象评价,从湿润状况角度看,水分基本未成为我省限制植被生长的不利因素;全省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在17%-60% 之间,与去年相比多数县(市)有所上升;水体密度指数总体与上年持平;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为主,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15%;全省年平均酸雨率在2.037%-6.12% 之间。
环保工作专栏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
“十二五”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稳步实施。47 个规划增补项目已建成38 个。404 个规划项目完成投资35 亿元,建成投运108 个,在建项目 113 个,开工率达到54.7%。湖泊治理获得重点支持。五大连池等12 个水质良好湖泊治理列入国家规划,镜泊湖、兴凯湖列为全国试点,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000 万元。
环境应急管理
组织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及时整改一批环境风险隐患。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率稳定在90% 以上。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18500 余吨。收贮废弃放射源128 枚。
改善城乡环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哈尔滨市“三沟一河”治理得到全市人民普遍赞誉,双鸭山市安邦河、牡丹江市“一河三溪六湖”、穆棱河鸡西段等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成为环境治理新亮点,服务民生新坐标。
全年检查企业12618 家次,对536 家企业进行查处。完成穆棱河、兴凯湖流域专项检查。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10867 件,结案10432 件。
生态建设
完成植树造林351 万亩,新增湿地保护区3 万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70 万亩,治理“三化”草原22 万亩。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7 个、生态村6 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85 个、生态村1529 个。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212 个,总面积658 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 个,居全国第一。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
王宪魁省长多次对污染减排做出批示,专门召开污染减排推进会议。于莎燕副省长深入地市现场督促检查,赴北京华电集团协商工程建设。财政、发改、住建、公安、畜牧等部门主动站位、密切协作,各地市政府履职尽责、奋力攻坚,污染减排顶层推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基本形成。
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7 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77.9 万吨,同比2011 年(下同)增加30 万吨。实施脱硫脱硝工程30 项,新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500 多个,省辖城市全部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线。黑河市建成的水泥脱硝工程,大庆市建设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佳木斯市淘汰黄标车等,都在全省树立了典型。
经济政策助推效果明显。支付脱硫加价4.3 亿元。315 千伏安以上污水处理厂执行大工业电价,吨水电费降低0.06-0.11 元。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全年征收排污费4.5 亿元。2012 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94%、氨氮排放量下降3.8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5%、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0.38%,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服务保障
全年共审验建设项目684 个,纳入“绿色通道”46 个。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等10个项目通过国家审批。因不符合产业政策等原因退回项目17 个。
环保投资
争取到位环境保护专项资金7.1 亿元,是得到支持最多的一年。其中,中央资金5.3亿元,省财政资金1.8 亿元。主要用于污染减排、松花江污染防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
科技、监测、合作
“十二五”水专项顺利启动,省政府与环保部、住建部签署实施合作协议,成立松花江流域治理专家组。实施水专项课题4 项,获得国家资金8000 多万元。
启动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哈尔滨市已开展6 项指标监测。大庆、佳木斯、齐齐哈尔市开展PM2.5 试点监测。大、小兴安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更加规范。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加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萨哈林州交流合作。组织开展4 次中俄跨界水体联合监测,共获得数据3200 多个。
环境法制建设与宣传教育
组织开展第六轮环境保护行政审批清理。开展院士专家龙江环保行活动。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2600 多件(次)。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全省环保系统乒乓球赛,图为纪检组长张志清同志在开幕式上致辞
机构队伍建设
各市地相继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机构。组织开展监测、监察等业务培训,新建立了环境监测领军人才梯队。政务公开提高到新水平,精神文明建设登上新台阶。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核和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