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2013年09月11日09:5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规划 纲要 河南 农业 农村经济 产业化 农民增收 基础设施 服务体系

(五)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积极发展生物农业。以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制造业为重点方向,加大生物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生物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生物育种。重点推进分子、杂交制种,加快培育粮食和经济作物新品种;积极培育肉牛、猪等畜禽新品种;大力培育优质高产木本粮油品种,重点对以菊芋、黄连木、油桐等为对象的生物能源品种进行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力争将我省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油料、生物能源等品种的种业中心。

加快发展绿色农用生物制造业。围绕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大力开发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和新型动物疫苗。重点推进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复合肥和有机肥料生产。大力推进生物源农药、生物合成农药和仿生物合成农药发展。重点发展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用生物技术农药等绿色农用产品和生物色素、生物香料等食品与饲料添加剂。大力发展新型动物疫苗和诊断试剂。

建立生物农业创新开发体系。支持建设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新扩建一批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快速提升农业生物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扶持一批生物农业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提高生物农业的技术转移与集成能力。到2015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效益显著、市场影响力大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培育20家市场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现代生物农业企业,力争使郑州生物农业产业基地产值超50亿元,将我省建设成为我国生物农业的核心区,积极争取国家将我省设立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家级示范区。

2.加快发展高效循环农业。以提高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核心,推广畜禽集中养殖、生态观光农业两类特色园区发展模式,抓好农业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工作,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逐步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

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沼气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种养业发展和优势农产品生产有机结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促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推出一批适合农业特点的便于使用的沼肥产品和技术,试点发展沼肥利用专业公司, 延长沼气产业链条。到2015年,力争全省畜禽粪便资源化率达到95%以上,90%以上的沼渣、沼液实现综合利用。

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新型能源化为主攻方向,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项目带动和效益拉动,优化秸秆“五料”(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利用结构。大力推进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不断提高秸秆利用率。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步伐,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一批大型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通过产气、积肥同步和种植、养殖并举,延长秸秆综合利用链条,促进农村新型能源和循环农业发展,到2015年,力争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3.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统筹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保证河流生态径流,促进水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优化配置水资源,坚持全面节约用水,推广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重点加强对丹江口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沿线、承担城市供水任务的大中型水库的保护。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加快河流生态修复、雨洪利用、地下水补源和替代水源工程建设,遏制平原漏斗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漏斗面积扩大的趋势。搞好水生态信息体系建设,完成淮河、海河流域主要水功能区实时监控系统建设。选择5个以上地方开展农村水污染治理试点。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通过积极推进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等途径加大耕地的补充力度。进一步优化基本农田布局,使基本农田由小块变大块、零星变整体、低产变高产。定期开展基本农田质量普查与分等定级,及时对基本农田土壤地力和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发展趋势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加强对被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确保不因建设占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4.稳步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推进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建设沿黄河、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四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格局。

加强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加强淮河源头、大别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实施千里河道治理工程,推进贾鲁河郑州段、惠济河开封段、卫河河南段、北汝河平顶山许昌段等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开展退耕还泽, 恢复湿地植被和水禽栖息地。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深入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成果,严格林地保护管理,全面加快山区生态体系、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生态廊道、森林抚育改造等省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5年内新增森林7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24%以上。实施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推进矿区农田复耕、新村建设、生态恢复同步。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