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国际商品市场的因素众多,供需与预期、长期与短期、实体经济与货币因素相互交织。展望2013年,商品市场总体需求偏弱,价格上行动力不强,若无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价格将大致在目前水平徘徊震荡。
(一)全球经济弱势增长对国际商品价格支撑力度不足。今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积极迹象增多,美国房地产市场稳步回暖,欧洲金融市场渐趋稳定,日本主要先行指标回升向好,都将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一定支撑。但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显脆弱,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高企,自主增长动力不强,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凸显,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低增长、高风险的态势难有根本改变,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总体低迷,投机炒作空间不大。
(二)大宗商品整体供应充足对国际商品价格形成一定抑制。近年来,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大宗商品领域投资旺盛,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产能迅速扩大,部分商品供应过剩,短期内难有改观。摩根士丹利预计,2013年全球海运铁矿石供应量将增长9.1%,供应过剩。国际铜研究小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铜精矿产能将增长5%,导致10万-45万吨的过剩产能。
(三)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对国际商品价格存在较大影响。主要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的国内政策调整都会对相关商品的供需和价格产生影响,如粮食出口国的出口禁令、国内保护价等政策将助推粮价上涨,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生产和出口国实施各种资源税、碳税、出口税等将抬高矿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此外,技术进步在提高大宗商品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部分大宗商品的可替代性,使得不可采、不经济的资源具备了开采条件,对国际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在世界各国普遍货币宽松情况下,流动性泛滥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性影响可能会继续显现,但不少专家指出量化宽松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已有所弱化。同时,美元走势对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