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季度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总体趋向疲软

2013年05月16日16:0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国际商品 全球铁矿石 交易所库存 扁平材 克拉克松 国际能源 市场走势 市场预期 市场表现 粗钢产量

一、2012年及2013年一季度国际商品市场表现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大宗商品供需变化剧烈,价格高位波动。一季度,主要经济体部分经济指标好转,需求转旺,大宗商品价格强力上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PCPI)3月份达到年内高点。二季度,欧债危机恶化,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6月份PCPI价格指数跌至年内低点。三季度,极端天气导致粮价飙升,主要经济体相继实施新一轮刺激政策,市场预期转好,避险资金入市,大宗商品价格稳中有升。四季度,在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气候好转等因素作用下,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

2013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趋向疲软。3月份PCPI价格指数比1月下跌2.2%,比上年同期下跌9.1%。4月份,在全球经济增长不佳、市场风险偏好降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大宗商品价格连续暴挫。4月19日,纽约黄金期货价格比年初下跌16.7%,原油价格下跌4.1%;伦敦铜、锡、铅、镍期货价格下跌10%以上;芝加哥玉米、小麦期货价格下跌9%左右。

2012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的三个新动向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国际粮价飙升。因美国等主产区旱情严重,2012年7月中下旬国际粮价大幅上涨,芝加哥玉米、大豆、小麦期货价格创历史新高。此后,随着气候好转,产量增加,价格有所回落。 二是能源格局渐变。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近海油气田开采力度,成功开发页岩气,可再生能源供应增加,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逐步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国际油气市场格局发生新变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作用弱化,中国、印度话语权有望增强。 三是金属库存高企。受补库存和投融资需求增加影响,有色金属库存高企。2012年12月底,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库存达520万吨,创历史纪录;中国保税区铜库存达100万吨,接近全年进口量的30%。

二、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国际商品市场的因素众多,供需与预期、长期与短期、实体经济与货币因素相互交织。展望2013年,商品市场总体需求偏弱,价格上行动力不强,若无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价格将大致在目前水平徘徊震荡。

(一)全球经济弱势增长对国际商品价格支撑力度不足。今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积极迹象增多,美国房地产市场稳步回暖,欧洲金融市场渐趋稳定,日本主要先行指标回升向好,都将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一定支撑。但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显脆弱,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高企,自主增长动力不强,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凸显,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低增长、高风险的态势难有根本改变,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总体低迷,投机炒作空间不大。

(二)大宗商品整体供应充足对国际商品价格形成一定抑制。近年来,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大宗商品领域投资旺盛,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产能迅速扩大,部分商品供应过剩,短期内难有改观。摩根士丹利预计,2013年全球海运铁矿石供应量将增长9.1%,供应过剩。国际铜研究小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铜精矿产能将增长5%,导致10万-45万吨的过剩产能。

(三)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对国际商品价格存在较大影响。主要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的国内政策调整都会对相关商品的供需和价格产生影响,如粮食出口国的出口禁令、国内保护价等政策将助推粮价上涨,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生产和出口国实施各种资源税、碳税、出口税等将抬高矿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此外,技术进步在提高大宗商品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部分大宗商品的可替代性,使得不可采、不经济的资源具备了开采条件,对国际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在世界各国普遍货币宽松情况下,流动性泛滥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性影响可能会继续显现,但不少专家指出量化宽松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已有所弱化。同时,美元走势对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