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12年12月的增速下降了2%,媒体称,中央“八项规定”等政策的出台引发高档消费的狂降。发改委判研经济形势担心当前经济市场需求不足。
笔者认为,发改委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将消费低迷归因于整治公款吃喝,显然过于绝对。商务部早前发布数据,“今年1~2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放缓4.9%,创10年来新低,特别是大型中高端餐饮销售下滑明显。”其实餐饮收入放缓的因素很多,比如适逢春节期间,很多人在家里吃饭、很多城市餐饮企业关门歇业、很多公司放假不再有请客吃饭支出、上亿人从城市返回农村也不会下饭馆,都会影响餐饮收入。虽然发改委的担忧受到很多网友的吐槽,但在吐槽的同时也是在表达一种民意期盼,那就是不希望中央整治公款吃喝半途而废,也不希望任何人、任何部门给公款浪费找任何借口。虽然,严控“三公”也许会导致暂时的消费低迷,但笔者认为这绝不是坏事。
严控“三公”是党政机关改进作风和形象的有力举措。三公消费原本就诟病多多,不仅仅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长此以往还将严重影响政府、党的公信力和诚信力。如果任由不良风气滋长,必然反作用经济发展。可以说三公浪费是一种腐败现象,党和政府之所以痛下决心治理三公消费和腐败,就是深刻地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暂时因为公款消费之风被遏止,影响内需,致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可是从长远经济发展,以及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严控“三公”是调整拉动内需方式的有力举措。从数据来看,“严管三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市场低迷,而其背后的问题却是收入的差距、贫富的差距、分配的不公,也暴露了打动内需的非正常方式。靠公款消费拉动的是畸形经济不可持续,真正的内需是群众实际购买力的提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普通民众确实很想消费,可是手中的“几两银子”还是舍不得花掉,这就是分配不公给社会带来的弊端,更影响着内需的拉动。事实上,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严厉表态已经凝聚为社会共识,各类市场主体也应当认识到,指望公款吃喝拉动内需必然是不现实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不可能建立在公务接待上。收入分配改革是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其消费能力就越强;完善公共服务也会给居民消费带来保障,增强消费信心的同时,化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来看,反对奢华浪费和扩大消费的目的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的话,也进一步说明了拉动内需与反对浪费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控“三公”是改进作风、改善民生、拉动内需的有力举措,符合民意期待。而严控“三公”致消费低迷并不是坏事,这预示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