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点评报告认为凸显了政府关注民生的本质
昨天上午,阳光明媚,长安街上车水马龙,不远处的人民大会堂里,温家宝总理正在作本届政府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本报北京报网直播室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与本报特派北京报道组的记者们也正在认真聆听报告,并在第一时间解读报告亮点。
“报告与公众预期和愿望相吻合,凸显的特色与中国的发展大势相吻合,未来工作重点还是改革发展与民生建设。这是最根本的。”竹立家说。
从篇幅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比例最大的还是民生问题,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和三农。思路还是“民生政府”的思路。
关于2013年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预期,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基本上对中国预期都是超过8%增速。我认为,报告中提出GDP增速7.5%是比较务实,比较靠谱,没有夸张,没有唱高调。
不回避问题讲成绩很客观
竹立家表示,温总理这次报告是对过去整个五年政府工作的总结,与以往不同,在形式上也有很大变化。“对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回顾是最重要的。因为五年,我们可能就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会发现一些老百姓有强烈愿望的东西,也可能会发现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失误以及给发展造成障碍的一些东西。”
“温总理在五年总结里面,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讲成绩比较客观,延续他以往的风格,用数字说话。比如我们的GDP翻了一番,我们的财政收入也接近翻了一番,这是两个最大的亮点。”
“第二个特点是讲问题比较实在。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回避政府在这五年发展中间一直着力于解决但没有解决到位或者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竹立家表示,过去的五年中,中华民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体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上、中国现代化的水平上。“数字是干巴巴的,但是体现在千千万万人的日常生活中,就变得非常实在了。”
报告凸显“民生政府”特色
竹立家说,回顾过去十年,这届政府打的是民生牌,是民生政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在教育、医疗、就业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也接近翻了一番。”
昨天的报告中,“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等民生措施条条入目,振奋人心。
竹立家说,从篇幅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比例最大的还是民生问题,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和三农。“思路还是民生政府的思路。报告第三部分也讲到了,我们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政府的本质实质说透了。你是人民政府,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改善老百姓生活上。”
竹立家特别指出,报告中写道:“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说得很到位、很坚决,能够体现这一届政府民生政府的特色。”
竹立家提出,“下一步中国的改革是要实现公正的平等,这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公正的平等。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实现基本的服务性的公平,比如说城市和农村、比如收入分配要合理。”
GDP增速7.5%没唱高调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道:“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根据记者统计,报告中超过100次提到要“发展”。对于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的这一预期和建议,竹立家认为非常稳妥和平实:“中国发展到今天,未来五到十年,一、还是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发展经济,二、政府还是要坚持民生政府。”
竹立家还对一些备受关注的数据和概念进行了分析。“关于2013年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预期,国内外很多研究资料都出来了,基本上对中国预期都是超过8%增速。我认为,报告中提出GDP增速7.5%是比较务实,比较靠谱,没有夸张,没有唱高调。”
竹立家认为,未来工作重点放在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接着放在民生方面,对于一些敏感的改革议题并没有过多涉及。
“城镇化”目标很清晰
竹立家表示,会前“城镇化”概念很热,但“报告中还是提城乡一体化,然后在此之下谈到城镇化。发展目标很清晰”。
竹立家认为,这是让这种“热”降降温,要冷静。“这点我还是很赞同的。中国农业始终还是中国的基础,中国农业人口至少要占到总人口的25%以上。中国是一个大国,向来在传统上是精细农业,人们的食品需求多样化和及时化是中国的特点。”
竹立家说,按照国际标准,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中级现代化阶段。“中级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从资源型、生产型向服务型、环保型、技术型的转型。这可能是新一届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再也不能通过牺牲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去发展经济了。”
海洋问题今年必须讲
竹立家表示,海洋问题这是今年必须要讲的,这是中国周边发展事态决定的。这一点老百姓的知情度非常高,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状态和海洋纷争,关注度非常高。
对于报告中“自由迁徙”的内容,竹立家连说:“很好,很好。以前在报告中没有讲过自由迁徙,这说明户籍制度可能会有所改变,可能变户籍制度为居民制度。”(记者赵琳琳、李颖、刘蕤红、何涛)
作者:赵琳琳 李颖 刘蕤红何涛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