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3年03月05日16:5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 财政教育支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保障补偿 城市立体化 城市软实力 铝板带材 风险防控

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按照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推进新跨越,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奋力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左右。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915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581.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4.7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8.1%。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以上。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取得积极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食品工业成为我市首个超千亿元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水田80万亩,绿色有机产品认证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以上,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46.5%左右。服务业加快提档升级,旅游总收入达553亿元,增长20.5%,成功打造了“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城市品牌,在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评比中名列第二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7000亿元和5000亿元大关;物流、会展、总部和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厂办大集体改制基本完成。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市政集团正式挂牌运营,交通集团、文旅集团组建全面启动,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达2509亿元,增长3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0所县(市)医院完成升级改造,群众看病负担减轻,就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产权制度、财政金融体制、事业单位、文化体制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70个惠民项目全部落实,完成投资292亿元,超年计划5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2500元和11443元,增长12.3%和19.1%。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教育支出达118.6亿元,增长30.2%,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建设顺利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被评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提前两年实现全覆盖,在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全面启动,新建千米以上中心社区30个,涌现出了道里、通河、延寿、五常等一批创新社区管理的先进典型。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列提名城市第三位。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明显,涌现出以谢尚威为代表的一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道德楷模,形成了“哈尔滨风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达100%。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项,制定政府规章9项。“六五”普法扎实推进。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成功应对“布拉万”台风灾害,及时妥善处置“8·14”辽阳街路面塌陷事故、“8·24”道路交通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舆论事件。大安全社会治安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最低,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大幅下降,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4.6%。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0%。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新要求、新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推进,围绕全局促落实,为推动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坚持突出产业发展核心地位,进一步夯实打牢加快发展根基。把产业建设作为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强基固本,合力推进,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突出规划引领。依据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组织编制全市产业布局规划,明晰园区定位和区县(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出台项目异地流转政策,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统筹推进的产业建设新格局。强化创新驱动。把立足点放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建设加速融合上,投入3000万元,联手哈工大等大学大所,创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集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600个,实现落地转化110个,开辟了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的新途径。抓好园区建设。投入3800万元,开展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设立3亿元引导性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产业承载力、吸引力和集聚力进一步增强。经开区新引进超百亿项目3个、世界500强企业7户,高新区竣工投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50个,哈药总厂等23家知名医药企业落户利民开发区,宾西开发区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包装产业生产基地,五常牛家等县域工业园展示了快速发展的新形象。扩大招商引资。把招商作为推动产业建设发展的着力点,主动出击、强力推进,新签约的128个项目中产业项目达104个,当年开工69个,到位资金167.5亿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8.9亿美元,增长18%;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到位资金808亿元,增长20%。完善金融体系。着力强化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年新增贷款900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新组建的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提供担保资金达105.5亿元。汇丰银行正式运营,法兴银行获批筹建,博实股份成功上市。创优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力度,开展了以行政问责为核心的“政风建设年”活动,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相关案件225起,问责公职人员399人,极大地教育和警示了广大公务员,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效率得到较大提高。通过一年来的创新实践,可以说,抓产业的思路更清晰了、导向更明确了、措施更有效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抓推进、促落实,哈尔滨就一定会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是坚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打造科学发展新优势。围绕构建“4+6+1”产业体系,强力推进产业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88亿元,其中154个省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左右。东轻超大规格铝板带材等36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成为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新生力量。全力抓工业、遏下滑、保增长,综合施策、协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逐季走高。切实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大剧院、音乐厅等标志性文化大项目及中华巴洛克二期等改造项目按计划推进,关东古巷等一批文化设施开业运营,平房动漫基地成为全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努力增强物流、会展业项目拉动作用。润恒一期、商德金属物流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陆续建成使用,现代物流格局初步形成;“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成功举办,使我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是坚持实施富民强县战略,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实现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2%,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30.9%。大力推进农牧业生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再夺大丰收,产量由上年的284.6亿斤提高到320亿斤,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畜牧养殖专业带(区)初步形成,肉、蛋、奶总量达274.8万吨。大力推进产业强县工程,县域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规划引领、拉练推动、政策扶持,加快县域产业项目建设,新建续建宾西食品、延大牧业等大项目192个,木兰、通河、方正、延寿结束了没有亿元大项目的历史。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撤并7个乡(镇)、137个村(屯),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0个,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68个,开工建设783公里农村公路,交工通车611公里,改造危险桥梁273座,依兰松花江大桥主体合龙,农村面貌发生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变化。

四是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形象品位。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目标,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管理,旧城核心区域内除政府主导的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及棚改项目外,住宅项目一律停批,进一步彰显大气、洋气、神气城市风格。着力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努力让群众出行更方便。新建改造各类道路146条、桥涵34座,学府立交桥、王岗高架桥、八区和保健路地道桥建成通车,公滨路、延兴路、化工路、松浦大道全线贯通,哈西群力联络空间区域改造成效突出,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行,哈西客站建成使用,哈大高铁正式开通,城市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新建停车场34个,新增停车泊位3.45万个,新增、更新大容量公交车600台,23座新型公交场站投入使用,成为“公交都市”全国首批创建单位。着力加强源网设施建设,努力让市民不再为身边琐事而担忧。改造水、电、气、热管网2147公里,拆并小锅炉505台,新增供热能力2600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1000万平方米,城市运行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着力推进综合整治,努力让百姓生活环境更优美。牌匾广告、临街踏步、道路检查井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违法“小广告”得到基本遏制;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10万平方米,友谊路、经纬街成为城市节能改造的样板;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新增绿地250公顷,完成造林13.7万亩;积极修复水生态系统,“三沟”结束了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阿什河下游截污工程进展顺利,松花江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下降3.7%;北国水城一期初见成效。着力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努力让百姓门前更干净。明确职责定位,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各区和街道办事处的主体作用,增加环卫投入,新招大专学历以上环卫工人448人,城区清运垃圾12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8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3%,机械化作业、数字化管控、常态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和干净程度明显好于往年。着力拆除违章建筑,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规范。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万余处、371万平方米,拆违不仅顺应了民心,更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增进全市人民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全市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立足居者有其屋,开工建设保障房3.9万套,竣工51557套,为1.6万户群众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补贴,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道外区桥头屯棚改走出了一条全市统筹、多点安置、快速推进、和谐搬迁、群众满意的新路子。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资金达15亿元。改造农村泥草房6.2万户、540万平方米。立足创业有舞台、就业有岗位,持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38.3万人,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立足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养老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06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5万元和11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月410元和每年1718元;为3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金11亿元;新改建社会养老机构47家。西泉眼水库返迁移民安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经过一年的努力,各项惠民承诺全部兑现,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转型振兴新台阶的一年,是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科学发展新跨越基础不断夯实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之所以能够在发展中创新突破、在困难中奋力前行,关键是我们牢牢把握中央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坚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战略部署不懈怠,各级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锐意进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中省直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全力配合,开创了万众同心、开拓进取、狠抓落实的新局面;关键是我们面对危机不言弃、面对困难不低头,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创造了顽强拼搏、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新业绩;关键是我们不等不靠、因势利导,敏锐地发现机遇,奋力地抢抓机遇,在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强化了大干快上、加快崛起、再创辉煌的新支撑;关键是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充分调动了全市人民关心发展、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新动力。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倍加爱护。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就会见实效,事业就会有成就,人民就会增福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不优、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经济发展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指标未能实现年初预期,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深化改革开放依然任重而道远;城市功能不完备,水电气热等源网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于城市快速发展需要,城市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依然较低,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到位,改善民生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公务员思想、作风、能力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腐败现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剖析成因,探求破解之策,在克服困难中开拓前进,在不断创新中加快发展。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