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3日在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青海省省长骆惠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青海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紧扣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要路径,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胜利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好中见快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84.5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9.7亿元,增长18.2%总财力达到1260亿元,支出1188亿元,分别增长16%和22.8%固定资产投资1920亿元,增长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亿元,增长16.1%旅游总收入123.8亿元,增长3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3元,增长1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64.4元,增长16.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涨幅回落3个百分点。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於生产总值增速,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收入增幅也创历史新高。我们在推动“两新”和“三区”建设上实现了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我们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八方面实事,现在可以宣布,已全部兑现。
2012年的工作为全面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划上了圆满句号。过去的五年,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玉树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生态环保压力增大,反分裂斗争明显尖锐。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开拓,成功应对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生产总值翻了1.2番,年均增长12.9%公共财政收入翻了1.5番,年均增长23.7%总财力翻了1.9番,年均增长30.2%固定资产投资翻了2番,年均增长30.5%。经济的快速跃升,为新青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五年来,坚持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方向,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兴起,新建日光节能温室及畜用暖棚是前五年的2.3倍,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蓬勃发展,纯牧业村都建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农牧业技术装备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十大特色农牧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蔬菜自给率由57%提高到74%。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盐湖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新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和全国最大的锂材料生产基地,全省十大特色工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3.2%上升到47.5%。著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翻了1.1番,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和旅游总收入均翻了1.4番,十大服务业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预计达到46.4%,有效发挥了引领作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勘投入为上个五年的7.7倍,矿产资源储量显著增加。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建成了一批事关青海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西宁、格尔木为枢纽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青南运输大通道全面提速。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25公里,是上个五年的5.7倍。开工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格敦铁路和德令哈、花土沟、果洛机场,西格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拉西瓦水电站、青藏联网等重大工程建成投运,大电网进玉树快速推进。水利设施累计投资155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8倍,新建成一批重点水源、防洪减灾等水利设施,引大济湟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实施“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启动东部城市群和海西城乡一体化建设,培育发展县域经济,城镇化率提高7.4个百分点,达到47.4%,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和“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狠抓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容乡貌得到很大改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其他生态治理工程有序推进,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提前一年完成历史遗留丁渣处置任务,重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湟水沿岸730个排污口全部实现截污纳管,全流域水质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农牧区、国企、财税、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省州县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提高了5.7个百分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闯出了新路,金融改革创新亮点纷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户籍制度改革成效明显,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矿产资源勘探和配置改革促进了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拉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五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155亿元,年均增长35.6%。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7%,中国驰名商标总数成倍增加。对口援助青海藏区的制度正式建立,并取得初步成效。环湖赛、青洽会、藏毯展、清食展等重大活动加速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对外交往日益密切。大美青海在开放发展中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2780亿元,年均增长35.1%,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平均达到75.4%,创历史之最。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预期目标内,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转移农牧民就业510万人次。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4%和14.9%,城乡收入差距从3.8:1缩小到3.3:1。投入社会保障资金915亿元,比前五年增长7.4倍。出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高龄补贴、农村低保、孤儿生活保障和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政策,全面建立了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投入资金501亿元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两基”目标全面实现,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校安工程基本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建立了三江源地区“1+9+3”教育经费保障和异地办学奖补机制。提高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启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新模式,城乡居民个人支付的卫生费用由45%下降到27.7%,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控制在9?以内。开启文化名省建设,“八大工程”开局良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精品艺术生产力度加大,群众文化生活更加活跃。财政用於文化领域的投入70.3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3倍。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高於全国水平,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奖励性住房建设使43.1万户农牧民受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减少贫困人口94.8万人。五年解决了116.9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我们在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民生指标已位居西部或全国前列。
玉树重建取得重大成果。玉树“4.14”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的奇迹。与此同时,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全面推进。目前,规划内建设项目的98%已开工,完工率为73%,累计完成投资380亿元。城乡居民住房建成40273套,完工率达96%,绝大多数居民入住新居。大部分公建项目竣工投运,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特色产业逐步恢复,生态保护有效推进,精神家园同步建设。我们基本完成了玉树恢复重建规划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新玉树已屹立在雪域高原上。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发展。著力提高公民法制意识和社会法治水平,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保持了大局和谐稳定。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五年来,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18件,审议通过政府规章30件,省政府各部门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2286件、省政协委员提案1799件,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164项,下放行政审批权131项。建立了科学的发展绩效考评体系。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纵观五年来的工作,面对不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自觉把抢抓发展机遇同创新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抓速度与调结构、控物价,抓经济与惠民生、促和谐,抓当前与谋长远、增后劲的关系,在把握总体趋势、找准发展路径、解决突出问题上勇於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青海省情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注重科学研判形势,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敏锐应对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见事早、出手准,打赢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改善融资环境、稳定物价水平和应对工业经济下行等几场宏观调控硬仗,增强了发展的前瞻性。我们注重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强化举措,著力推进绿色、循环和集聚发展,在破解若干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难题上取得重要突破,增强了发展的创新性。我们注重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将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向农牧区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艰苦地区倾斜,省对下补助由2007年的1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07亿元,集中办成了一批大事、实事、好事,全省各族人民普受实惠,增强了发展的共享性。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了几代青海人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和所有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宗教界,向中央驻青单位、驻青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青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长期形成的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当前又出现一些新问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物价反弹压力较大,土地、人才等要素和环境约束趋紧,社会管理难度加大。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少数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严重,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不断采取措施,有效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