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2年12月1日,第76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市召开。此次论坛主要讨论关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问题。在论坛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纪宏做了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测度模型问题。
纪宏首先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依据是需要测量的,由于政府发布的居民收入数据是抽象调查数据,还需要通过统计来推断全国的数据。
纪宏认为需要测度的数据第一包括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根据居民收入的数据利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模拟;第二是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因素。通过以上数据的测度,测算出主要影响中等收入的因素:第一,经济增长对中等收入的变动;第二,分配对中等收入的变动;第三,水平变动;第四是混合效应。
纪宏认为在确定中等收入标准后才可以进行计算。中等收入标准有客观性,应该位于平均收入附近,同时也有主观性。中等收入标准还具有动态性,随着经济的增长会发生变化,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等收入标准可以同时有本国标准和国际标准。
纪宏总结,我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差异值增加,说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低收入过多、中等收入过少。由于经济增长分配和标准效应,总体的结论,经济增长对提高中等收入的比重起到很大的作用,占36%,关于分配效应,由于分配的差距过大使中等收入标准降低到35%,互相抵消了,经济增长拉动中等收入的提高,同时分配的不合理又使中等收入降低。假如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提高1%能使中等收入者增加多大的比重,会有一个数量标准。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