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年·百姓安居 让老百姓“住有所居”

2012年09月12日14: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住有所居 房价调控 自有率 安居工程 房建设 开工 居民住房 汉书·货殖列传 保险资金 低收入家庭

辉煌十年·百姓安居让老百姓“住有所居”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汉书·货殖列传》中的一句话,至今仍生动表达着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正在变成现实——十六大以来,房改逐步深入;十七大以来,保障房大踏步前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实现“住有所居”。

政策引领:指明发展方向

2002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这一年,商品房市场上,土地招投标制度开始实行,房产开发从这一年开始快速增长;这一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我国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已经推进了四年之久。

199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和商品房供应体系”的思路,这就是后来提出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雏形。

1998年,住房分配货币化大幕开启;1999年贷款买房、按揭等新概念开始登陆内地,2002年土地招投标制度开始实行……大量社会资源投入到百姓安居的事业中,居民住房状况迅速好转。到2008年,中国城镇80%左右的住房已经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配置;到2011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达到84.7%。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这一年,同样作为一个标志,百姓安居的另一个抓手——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也迈入大踏步发展的时代。

这一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这一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将保障性住房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全面的住房保障时代迅速到来,到2011年,直接受益人数已经近亿。

回望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历程,实现百姓“住有所居”的梦想,无不与党的重大决策紧密相连。从十六大到十七大,党在每一个历史节点推出的相关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百姓安居的巨大进步,成为百姓实现“住有所居”最可靠的推动力。

巨大投入:结出累累硕果

百姓民生的事情,干起来就是大动静;保障房这个大事情,干起来就惊天动地。

一年开工1043万套、建成432万套。这样的成就,怎么褒奖都不为过——“十二五”规划纲要中3600万套的目标,第一年就开工了近三分之一。没有中央的高度重视,没有财政的巨大支持,没有地方的勤恳努力,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浩繁的安居工程,怎么可能披荆斩棘、奋然前行?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也是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明确提出的一年。2008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随后几年,保障房建设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并在2011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2010年,开工590万套;2011年,开工1043万套;2012年,计划开工700万套。

巨大的工程,背后是中央财政和各种政策的强力支持。2011年安排资金达1713亿元,四年间增长了二十多倍。2012年中央预算报告提出安排资金2117.55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强调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保障房建设。

截至2011年底,全国约有3000万户、将近1亿人受益于国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如今,看一看大江南北,各种保障房小区,早已绿树成荫、花香鸟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杜甫心忧天下的梦想,在十六大之后的短短十年间,正在变成现实。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2012年我国实际在建工程量至少已有1700万套,随着建设工作的继续推进,以及已经竣工的保障房陆续进入分配使用阶段,将会有更多的群众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