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民生成就:城镇化,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2012年09月12日14:4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率 农民工工伤 农民安置小区 武汉城市圈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道路 生活垃圾 教育公平

城镇化健康发展,环境更加和谐宜居

推进城镇化,既要面对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要面对资源紧缺、环境脆弱等诸多矛盾。

立足国情,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方向。

10年来,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发展,从高能耗城镇化到低能耗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城镇化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城镇化不再图速度,更看重质量。

越来越多的地方致力打造宜居城市。今年北京造林25万亩,巨大的“绿肺”将有效改善大气质量。10年来,环境的舒适度在提高。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9.5%增加到38.62%,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由7.73平方米增加到11.18平方米。到2011年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6%,提高42.6个百分点。

注重可持续发展,“低碳”成了时尚。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深圳2007年就将空调定在26℃写进《市民生态公约》,新能源汽车奔跑在大街小巷,“低消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正在形成,2011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均为全国最低。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治污腾出环境容量,也腾出了发展空间。”老工业基地徐州,一个满足调水水质和徐州发展的截污导流规划,整整做了5年,投资额从2亿元追加到7.2亿元,彻底解决全市城乡尾水出路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空间更大了。

统筹城乡作用凸显。江苏太仓市,去年底实现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基本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曾经饱受污染困扰的黄桥村村委会主任王解忠说:“现在水变清了,山变绿了,过去鱼米之乡的景象又回来了。”

“东高西低”的经济版图悄然变迁。2008年起,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4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地区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东部沿海先发区域,正通过自主创新探索新的道路;中西部曾经的经济“洼地”,整体隆起,积蓄发展力量。

10年城镇化历程,我们走进一个新的城市时代,一个更加现代、宜居的城乡体系正在成为现实。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