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缘何成暴雨重灾区?

2012年08月03日08:4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暴雨成灾 北京暴雨 房山 河道 阻水建筑物

娄子水村的东河,被改造后变成只有三根管道出口的暗河/记者 范传贵摄  

记者调查发现河道改造淤塞几成马路隐患早已发现却无人重视

调查动机

7月28日,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抽调4支水利专业抢险队,投入100台大型清淤机械,开始疏通房山区周口店河、夹括河、丁家洼河、小清河、吴店河5条河道,预计10天内完工。 

河道是防汛抗洪的生命线。从官方的表态和举措中可以看出,河道淤塞对于本次北京暴雨成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共识,也引起了重视。

那么,其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现有的疏通手段是否能够保证下一场暴雨来临时房山安全无虞?《法制日报》记者选取了本次受灾最严重的房山区夹括河为样本,从源头至下游展开了调查。

特别调查

北京市房山区猫耳山南麓的黄山店村,一道清流由北自南奔腾而下,被村庄分割开后又在村口汇成一流。

这条河叫夹括河,在官方的一些文件中,又被称为“夹扩河”,从黄山店村出发,向南流经同属周口店镇的娄子水村、龙宝峪村、瓦井村、南韩继村、新街村,再流向下游的石楼镇、韩村河镇等地区,全长17.3公里,其间支流密布,流域面积达129.5平方公里。

在7月21日的那场暴雨以前,作为周口店等多个乡镇的排洪主渠道,这条河流的中下游已有数十年难见较大的活水,以致像一座“死火山”一样被人遗忘、忽视,直到灾难临头——在暴雨引发的山洪中,失控的夹括河席卷而下,流域内的村庄几乎全部成为重灾区。

在官方公布的77人遇难名单中,房山区发现的遇难者共38名,记者查看地图发现,其中13名均发现于夹括河流域。

上游:河道被加上了盖子

7月21日傍晚,短时密集的降雨在夹括河的源头黄山店村形成了第一波洪峰,沿着河道顺流而下,在6点多钟到达下游的娄子水村。

除了黄山店外,地势低洼、多面环山的娄子水村同时汇聚了来自黄院村、泗马沟等地的多道洪流。据村民刘鹤介绍,三股洪流来自不同方向,村子里有三条相对应的排洪渠道:东河、南河(夹括河在娄子水村境内名称)和另一条穿村而过的排洪沟。

刘鹤带着记者一一查看。东河位于娄子水村东边,河道宽5米左右,原本深度仅约1米,经灾后疏通大大改善。经过山洪后,河道两旁的围墙多处倒塌,河道旁的路基也有部分被摧毁。岸边零星地倒着一些未被冲走的大理石栏杆,由此可以依稀想象出受灾前这里的繁荣景象。

东河两岸的商铺,在本次山洪中受灾最重,很多店铺的铁栅栏门几乎完全被摧毁。一名外地来村里经商的男子,在他已被冲毁的房屋里指着墙告诉记者,当时的水位已经超过了地面1.5米以上。77人遇难名单中,唯一发现于娄子水村的河南人张恩,正是在东河上被捞起。

75岁的崔老太太告诉记者,在她二十几岁的时候,村里曾来过一次比这次更大的山洪,当时的东河宽度是现在的两倍以上,两边几乎没有任何房屋。但由于此后几乎很少有大水通过,二十几年前,村里占用一半河道建起了公路。

在多名村民眼中,占用河道建公路时间较早,可以理解,但村里在几年前的一个举动却让人不能理解——在河道上方铺上水泥,建成公路、小市场、健身场、小公园,近1公里的河道则被改成两个直径仅1米多宽的半弧形暗河,从底下穿过。

除此之外,东河上的另一个景象也让记者惊奇——在短短的几百米河道上,竟然跨立着近10座桥梁,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座桥通向对面的公路。这些桥梁和村里建的公路、小市场一样,被村民称为“给河道加了盖子”。

东河流经村庄后,在下游汇入夹括河。在南河的上游,灾情同样严重,建在河岸边上的娄子水小学,围墙被冲倒了,一楼教室也灌进了洪水。一家刘姓三口子正在一座桥上闲聊,他们告诉记者,夹括河在娄子水村境内的河道,原本也是现在的两倍多,2007年左右,房山区在河滩上修了一条公路通往黄山店,河道被占用了一半。

对此,娄子水村宣传委员刘伟称,公路是区里修的,他们并不清楚。而对于给排洪渠道“加盖子”一事,他觉得村干部十分委屈:“这条河一直都没水,这次来这么大洪水,首先是天灾。没加上‘盖’之前,那些地方都是垃圾场,恶臭扑鼻,环境恶劣。而且我们修建这些设施全部经过了规划部门的批准。”

而在谈及为何洪峰会如此巨大的原因时,刘伟拿着照片告诉记者,那些桥梁的确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你看这些车子、树、杂物,洪水一冲全部被挡在桥这儿了,水下不去,如果没有这些挡着,水可以下去一大部分。”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