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2012年06月08日14: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江苏省 2011 环境状况 水环境 声环境 大气环境 辐射环境 污染 

(二)空气环境

2011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较2010年略有好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三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较2010年下降了2.8%、5.7%和4.1%。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0.4%,较2010年上升1.5个百分点。

1.城市空气

全省13个省辖城市中,有1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盐城市受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

按空气污染指数法(API)对我省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各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79.2%~93.7%之间。

13个省辖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35mg/m3、0.033mg/m3、0.093mg/m3,分别较2010年下降2.8%、5.7%和4.1%。

2.酸雨

13个省辖城市降水pH均值在4.86~7.38之间,平均酸雨(pH值小于5.6)发生率为26.6%。苏州市酸雨发生率最高,达47.7%;常州和南通市次之,分别为47%和40.2%。徐州、淮安、盐城和宿迁四市未监测到酸雨。

与2010年相比,全省平均酸雨发生率下降6.1个百分点,有酸雨地区酸雨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除南京市外,各地酸雨酸度也有不同程度减弱。

3.废气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5.38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02.56万吨,占97.3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79万吨,占2.6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53.58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119.58万吨,占77.86%;生活氮氧化物放量0.61万吨,占0.40%,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33.35万吨,占21.71%。烟(粉)尘排放总量49.14万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45.29万吨,占92.2%;生活烟(粉)尘0.95万吨,占1.9%。

与2010年相比,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6.4万吨。

(三)声环境

全省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域噪声等效声级基本维持在上年水平,功能区噪声达标率略有提高,但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1.区域环境噪声

2011年,按照网格布点法全省共布设2852个测点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影响我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依然是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达57.8%;其次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所占比例分别为19.2%、10.3%和2.0%,其他噪声占10.7%。与2010年相比,全省区域声环境的声源结构和声源强度均无明显变化。

13个省辖城市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51.1~55.4分贝(A)之间,其中无锡和淮安2市声环境质量为三级(一般),其余各市均处于二级(较好)。苏北地区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好于苏中、苏南。

与2010年相比,13个省辖市中,苏州和淮安两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上升了0.8分贝(A),盐城和泰州两市平均等效声级分别降低0.8分贝(A)和0.7分贝(A),其余9市基本持平。

2.道路交通噪声

全省共布设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1158个,监测道路总长1410千米。13个省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64.7~68.0分贝(A)之间,均符合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一级标准。超过70分贝的路段长度占监测道路总长的1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苏北地区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好于苏中、苏南。

与2010年相比,南京、无锡、徐州、盐城等4市平均等效声级略有降低,其余9市平均等效声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宿迁市升幅最大,达2.3分贝(A),其次为苏州和淮安两市,均上升0.9分贝(A)。

3.功能区噪声

我省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为1类区(居住、文教机关区)、2类声环境功能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声环境功能区(工业区)和4类声环境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评价,2011年,我省四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分别为100%、97.9%、100%和97.9%,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2.5%、90.5%、100%和76.3%。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仍是影响我省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全省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和夜间平均达标率分别为98.8%和88.6%,分别较2010年上升1.3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

(四)生物环境

对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水域67个河流断面和51个湖泊测点开展了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河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为丰富和较丰富的断面占35.8%,评价等级为一般的断面占34.3%,贫乏、极贫乏断面占28.4%,未采集到底栖动物的断面占1.5%。

主要湖泊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状况好于河流,评价等级为丰富和较丰富的测点占66.7%,评价等级为一般的测点占17.6%,贫乏和极贫乏的测点占15.7%。

与2010年相比,主要河流和湖泊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均有所下降。主要河流底栖动物丰富和较丰富断面比例减少12.7个百分点,贫乏和极贫乏断面比例上升8.1个百分点;主要湖泊贫乏和极贫乏测点比例上升11.9个百分点。

全省城市环境空气微生物含量等级评价结果较好,细菌和霉菌含量评价结果分别有64.4%、71.9%的测点达到清洁级,其中,细菌含量评价清洁级测点较2010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霉菌含量评价清洁级测点则上升了3.5个百分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