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国还缺乏名企和名牌
记者:中国入世给世界经贸体系和全球治理带来哪些影响?
服部健治:上世纪90年代,中国是“世界工厂”。入世后,随着贸易自由,行政限制放宽,市场开放,外资涌入,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正是因为中国的“世界市场”化,金融风暴以后,美国、日本都因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而得救。
记者:您怎么看待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
服部健治:中国有非常值得日本等一些国家学习的地方,比如说中国的活力、包括决策在内的速度感,还有在政策和决策上的灵活性。
记者:下一个10年,中国的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问题?
服部健治:一是产业和技术创新问题。中国经济虽然已是世界第二,但没有外国入耳熟能详的企业。日本有索尼、东芝、丰田,但中国几乎没有能够相媲美的企业。日本在影像、家电、汽车等行业均有名牌企业。中国的钢铁、冰箱、电视生产都是世界第一,也在向全世界出口,但没有响当当的品牌。因为这些产品没有核心技术,不具备技术创新。比如说日本,上世纪60年代,从鸡肉拉面到新干线,都是日本自主发明。中国现在这一阶段,也有拉面,有中国版新干线,但很难说完全是中国自己的,这是问题所在。中国对技术的投入很大,但急于求成,重视表面成果,基础研究不足。
第二是资产泡沫问题。过剩的流动性进入房地产和股票,影响了实体经济。
第三,中国企业家的培育不够,没有出现当年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稻盛和夫那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
第四是贫富分化问题。根据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在经济发展初期,国民收入差距会拉大,但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收入差距会缩小,日本和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体符合这一曲线,但在中国,这一曲线定律失灵了。这涉及个人收入税、继承税等通过合理税制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问题。此外,中国的地下经济(灰色经济)体量庞大,这些财富没有进入征税体系。中国富人也因此未能赢得公众的尊重。
第五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保机制和医保制度,现在社会财富的积累还能支撑 10年,但不加以完善的话,以后要出大问题。
记者:您怎么看待未来中日经贸合作前景?
服部健治:中国入世10年后,中日已经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很高。从日方而言,应进一步放宽政策促进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日本经产省鼓励外资投资,但当中国企业收购日企和日本资产时,却有警惕和不安心理。这跟以前日本购买美国、澳大利亚资产时的情形类似。另外,今后的日本企业中应该出现更多的中国人出任社长。
今后中日应该加快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方面的主要障碍在日本一方,也就是日方对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过度保护,比如说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关税高达 75%,简直是不可理喻。中方则不妨进一步放宽在汽车、金融、流通、通信等行业相关合资政策的限制,这也将有助于加深中日经济合作。(本网驻东京记者 冯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