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又到了岁末,按惯例是一年一度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的会议称,中国明年经济工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这次会议明确了明年两大宏观调控政策。也就是媒体所言的“定调”。而在此之前,中共中央12月5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结合起来(见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为此,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提出了明年的“四个着力”: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2012年全国经济工作的“纲”。
“定调”定了人心。人们之所以强烈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乃在于对执政党高层的高度信赖。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中共制订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上下的持续不断努力,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更为可贵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媒体预测中国经济仍比去年有9%的增长率。公众从心底里感激党中央国务院。而每当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会对新一年的经济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关注等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在此之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消息成了国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人们知道,每年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外,还有各省的主要领导人,相关部委领导人和专家参加,是研究新一年决策经济工作的最高层最权威会议。之所以把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称之为“定调会”,就是在新的一年中,中国经济走向如何,主要问题在哪里,重点是什么,主攻方向如何选择,这一切关键是总揽全局的党中央高层正确决策,科学定调。人们还记得,在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1年经济工作的目标是“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CPI同比增速如期回落至5.5%,也是今年下半年以来CPI涨幅首次重返6%以下。可见,“定调”之重要。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1月CPI和PPI双双下降,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松懈的环境。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其中人民币汇率连续7日下跌,不排除2012年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消费占据GDP构成比例比较低,处于历史低点;中国外资企业受到国际经济变局影响,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受到资本、订单成本困扰。世界经济又趋低迷,欧债危机或引发全球经济二次触底,中国外贸形势严峻的同时,国内经济增速趋缓,而物价上涨形势仍然严峻,这些都是紧迫的问题,都迫切需要中央把握大局正确“定调”。
谓之“定调”,就是把关定向。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经过集思广益后形成统一的决策。自9月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就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议题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和部署,先后走访了湖北、新疆、辽宁、山东、贵州、安徽、河南等地。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12月3日至4日在辽宁沈阳调研时,强调进出口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1月25日在河北考察时也强调保障房建设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些已证明,为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形成全党统一意志的共识,中央领导人在充分调研方面下了苦功。
谓之“定调”,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不能各吹各的调。唯有这样才能使全国上下形成合力。而今,围绕货币政策,媒体已出现了争论。来自媒体信息云,我国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已经启动,专家分析认为预调微调并不能与货币宽松直接划等号,而这些政策调整,着力点在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见光明网2011年11月30日)。而中科院12月7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坦言,宏观经济政策不需要作重大调整,提出在2012年在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的基础上政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继续抵制不断通胀,同时也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见南方日报2011年12月7日)。在种种预测的背后,折射方方面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决策“定调”期盼。
而今,中央政治局发出“四着力”的信号,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功提供了指引。笔者相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决策“定调”后,将会成为我国新一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