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称三公经费难公开是部分单位心虚所致

2011年07月19日08:4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三公 经费预算 科目 中国经济周刊 项 类 目 款 招待费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政府收支分类中无“三公”经费科目

  在部门财政预算中,最难公开的当属“三公”经费。这种难度还体现在专业层面。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李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三公”经费难公开,主要是我国现有的财政支出预算体系中,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计中并没有专门的“三公”经费科目,需要做一些调整。

  我国财政支出预算体系一般由粗到细分为“类”、“款”、“项”、“目”四个级别。按照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要求,目前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开状况为部分重点支出公开细化到“项”,其余非重点支出公开细化到“类”。对是否公开细化到“目”,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李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目前实行的政府支出分类科目设计看,主要分为两层,一是按照支出功能划分,按细化程度分为类、款、项三级,主要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如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二是按照经济分类划分,分类、款两级,反映花钱的具体用途,如人员工资、商品购买、基本建设等。而经济分类还没有全面实行。“三公”经费反映花钱的具体用途,应主要通过经济分类的科目反映出来,但是在部门预算相关表格的内容设计上并不是与科目设计一一对应,“如目前的预算编制中并没有公务接待这个科目,因此只能在一些具体的项目中整理得出。在做一些调整后才能拿出数据。这也说明一些改革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

  调整的背后还有对“三公”数字公布后的担忧。“因为要把这些数字抠出来,抠得准不准、对不对,可能会有一些顾虑,现在有些部门觉得这个事情能拖就拖。”贾康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公布形式并不统一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经公布的上述中央部门2011年预算中,每个部门公布的详细程度也有差别。

  科技部是中央部门中率先公开“三公”支出预算的单位。4月14日,科技部公开的“三公”经费显示:2011年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只是公布了总额,并没有列出详细的分类。

  一个月后,环保部也在官方网站公布了“三公”经费,成为第二家公开的中央部门。环保部2011年部门预算中,本级“招待费”34.98万元、“出国(境)费”545万元;环保部下属的17家事业单位,今年新购置42辆车,共计1239.58万元。环保部公布的“三公”经费虽然内容更加细致,却没有公布总额。

  而最受舆论赞扬的是审计署。

  7月11日,审计署公布去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简明的三行表格和千字左右的说明,让人很容易就算出以下数据:去年一年,审计署因公出国(境)花费617万元,平均每人次近1.68万元;车辆运行费1114.65万元,平均每辆车5.41万元……

  这也是迄今7个已经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中,内容最详细易懂的。

  尽管上述7家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在公布形式上并未统一,尽管人们脸上依然存在着之前98个中央部门公开的财政预算时“想知道的看不到,看得到的不明白”的茫然,但是,对这些提前公布“三公”经费的做法,舆论给予更多的是褒扬。毕竟,公开总比遮掩要好。

  只知道“花了多少钱”远远不够

  尽管舆论对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的质疑声不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开“三公”经费让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并非无法可依。2008年5月1日开始实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公开预算信息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法定义务之列。之后几年,我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化取得了巨大进展。

  2008年,财政部首度开始向全社会公布月度财政收支情况。

  2009年,财政部将经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等4张中央财政预算表格首次向社会公开。

  在此基础上,2010年公开的中央财政预算表格进一步增加到12张,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基本上细化到“款”级科目。同年,75个中央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实现了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

  2011年,财政部明确表示将在进一步细化中央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尤其是今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将公开到“项”级科目。

  上述进步无疑跟中央大力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密切相关。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成绩值得肯定,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5月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了当前财政预算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

  有业内人士评价现在的财政预算公开水平时认为:“现在的财政预算公开只停留在让人民知道部分政府单位‘花了多少钱”的水平,离‘办了什么事’的公众期望,还有较远的差距。”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