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专栏 2 构建产业集聚区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河南省紧抓机遇,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行政服务、举行专题投资洽谈会等举措,努力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自 2008年下半年以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用电、行政收费、异地投资分享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安排 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奖励;对全省原有的 312个工业园区进行规范整合,确定了 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承接发达地区链式和集群式产业转移,明确安阳汤阴县食品类产业集聚区、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等 9个产业集聚区作为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10个产业集聚区作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各地政府通过订好规划、建好厂房、搞好基础设施等方式“筑巢引凤”。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超过 4000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0%。内黄陶瓷、周口鞋业、洛宁玩具、民权制冷、临颖休闲食品、新野和扶沟服装纺织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010年上半年,全省 180个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1373.8亿元,增长28.5%。在 2010年 11月举办的“中国·郑州 2010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明显,重点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 322个,投资总额 1091.6亿元,占比达79.6%,抱团转移、整体转移、板块承接态势明显,带动作用巨大,如安阳滑县服装加工园区 9家企业全部来自中国出口量最大的牛仔服装集群基地广州增城市新塘镇;万向集团把杭州两条制动器生产线整体转移到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原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制动器生产基地;富士康计划在郑州投资 3200万美元。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1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 140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5%和30%。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省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与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载体,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依托,对优化产业结构、解决资金瓶颈和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