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部门讨论"晒费方案" 让"三公"经费不再神秘

2011年05月19日08:5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三公 部门预算 科目设置 经费支出 经费预算 判刑 农委 基层财政 巴州区 卫生厅

记者昨从有关方面获悉,我省包括财政厅、教育厅、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等10个部门,本周将讨论落实“三公”经费公开的具体方案。

“公开和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创造的,公共财政有义务向纳税人告知他们的钱用到了什么地方。财政部门作为预算执行的操作部门,更应带头积极稳妥推进各项预算公开。”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说。他认为,无论是财政预决算的公开,还是更细化的“三公”经费公开,都表明政府加快自身改革的决心越来越坚定,方向越来越明确。这也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关切和公众呼声。

潘永和说,政府部门的运行经费、人头费均来自财政资金,对纳税人的钱,政府部门理当节约用度,懂得一饭一粥、一丝一缕的艰辛和不易。而长期以来体制和机制的缺失,以“三公”经费为主的公款消费存在浪费现象,引发公众不满和质疑。干部贪污几万块钱要判刑,而“一顿饭吃掉几头牛、屁股下面坐着一幢楼”的现象却大量存在,公共财政资金只要不进自己腰包,似乎很难追究责任。这次中央机关先行公开“三公”经费,地方跟进,是一个好的开端。通过公开“三公”经费,可以创造条件让公众来监督政府部门是怎么花钱的。

“光给个大数还不够,因为预算的大数每年要报各级人大。关键是要有让人一看就明白的一笔笔‘小账’。每一笔‘三公’消费发生,都有具体的人和事,公开就要尽可能具体化。我国部门预算的科目设置还不是很规范。所谓的‘三公’支出,是中国特色的行政成本的代名词,会计制度里没有明确的‘三公’科目,大量公开的内容只按照支出功能来分类,许多‘三公’消费容易隐身在大类中而无法统计。”南京大学商学院一位会计学教授认真看完了科技部公开的“三公”经费预算后提醒说。

一些基层财政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认同,“如果只公布一个大账,未免失之简单粗糙。”苏南一个县级市的财政局长告诉记者,他们在检查行政经费支出时发现,现在有些乡镇连喝起酒来都要陈年茅台,甚至出现一桌饭抽掉两条中华,喝掉五瓶茅台、20瓶红酒的事。“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治理公款吃喝,但随着地方财力膨胀,‘三公’消费刹不住车。”他盛赞四川巴州区白庙乡政府的“消费全裸”行为,认为其公务开支的明细表上详细记录了每分钱的花费,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茶叶、礼品的钱都悉数公布,“如果能做到这一步,许多人花钱的时候才会心存敬畏,不敢瞎来。”

排名世界前十大银行的一家外资银行驻苏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如果因公务需要请客吃饭,事先要向中国区总行报备:请谁、几人、接待标准、事后效果评估,甚至菜单都要附上,否则不予报销。他很羡慕中国的官员“每天有那么多的饭局,而不用自己掏一分钱”。宜兴市财政局局长宗国平则认为,“三公”经费的公开,目前还只是在体制内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更应通过立法,强制政府部门公布“三公”消费,并使之成为一项法定义务。 (记者 陈志龙)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