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当地时间10月4日11时30分,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而被授予该奖项。在试管婴儿技术已给全人类带来福音的今天,爱德华兹的获奖赢得科学界一片欢呼。
首次证明受精可在体外完成
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似乎已经无所不能——将飞船送上月球、派潜艇深入大洋、建海堤填海造陆等,但人类也曾在危及自身繁衍的不孕不育问题上一筹莫展。男方精子活性不高、女方输卵管阻塞、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精子与卵子不能正常结合等原因,都会导致这一问题。英国《泰晤士报》的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已婚人口的不孕夫妇比例高达10%,在很多医疗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如果让这个问题继续发展,就足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繁衍。以试管受精(IVF)技术为代表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妙招。目前试管受精几乎已成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代名词,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已过而立之年,全球通过这种方式出生的婴儿超过400万。爱德华兹和其他一些科学家功不可没。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资料,世界上首例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当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沃尔特•西普成功将一只雌兔的晶胚(生命尚未成形时在子宫内的存在形式)转移到另一只雌兔的子宫内。1959年英国科普期刊《自然》杂志报道了美籍华裔科学家张明觉(音)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他们将体外受精的兔子受精卵移植到母兔体内,首次成功获得了试管动物。
1968年,剑桥大学生物学家爱德华兹与曼彻斯特市皇家奥德姆医院妇科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决定联手将试管受精技术应用于人类不孕不育治疗。他们的研究经曝光后引发轩然大波。有人认为试管婴儿技术是“对上帝造物的粗暴侵犯”,有人甚至危言耸听地说试管婴儿是“自原子弹以来最大的威胁”,并要求社会大众约束这两位科学家的行为。尽管面临巨大压力,两位科学家还是率领他们的研究小组冲破层层难关。1965年他们在英国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发表论文,1977年由两人合作撰写的文章登上了《自然》杂志,他们宣称人类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
爱德华兹与斯特普托的创造性,在于否定了过去认为精子只能在女性生殖道内获能(指精子获得穿透卵子透明带能力的生理过程)的错误观念,首次证明此举是在男性生殖腺(附睾)内完成的。因此,受精过程完全可以利用人工手段在体外进行。1978年,英国一对长年不孕的夫妇愿意接受体外受精手术。爱德华兹及其同事成功地使用了试管婴儿手术,当地时间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诞生了,成为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