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作家获奖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没有爆冷

2010年10月08日10: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秘鲁 拍摄 2010年 2009年 瑞典文学院 个人著作 国际书展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晚年成功“变脸”

“不妥协”的创作姿态获认可

在早年长篇处女作《城市与狗》中,略萨便以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尔贝托自况,描绘了这样一幅自画像:阿尔贝托时而生活在社会上层,时而与来自社会底层的黑人、混血种族学员住在同一宿舍;他既看到上层社会的伪善、欺诈和糜烂的生活,也了解贫苦阶层的悲惨处境。这两个极端他都不能接受,于是自建文学的城池,去抵挡“城市”喧嚣和“狗”们的狂吠。

这部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也似乎成为略萨的精神写照:为人不卑不亢,在捍卫尊严和个人合法权利方面,绝不妥协。

上世纪80年代,略萨带着一句“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走向政坛,铩羽而归后,他受到挫折,遁往欧洲,加入西班牙双重国籍。用陈众议的话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略萨也曾经历过一个迷茫时期。1988年,他创作《继母颂》,1997年创作《情爱笔记》,大胆描写情欲和性爱。略萨小说中当年满腹的政治激情似乎已经荡然无存。

“略萨没有就此沉溺下去,近十多年来,他回归了。”陈众议认为,略萨没有甘于停留在个人情感和情欲描述的层面,终于在晚年重新回到了早年所擅长的宏大叙事之中,去反思历史、反思自我,“如果不是这种回归,我相信略萨很难在晚年囊获诺奖”。

晚年,略萨发表长篇小说《公羊的节日》。小说通过杜撰的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得淋漓尽致。而2003年,笔耕不辍的略萨发表了一部题为《伊拉克日记》的文集。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他前往伊拉克,和街上的行人以及某些阶层的人士进行交谈,收集了不少材料,其成果就是这部作品。作品中记述了伊拉克平民百姓在萨达姆统治下的痛苦生活。

而他也在晚年多次到访中国,香港的作家西西,中国大陆作家贾平凹、余华、苏童等人都在不同场合自称,深受这位文学大师的影响。今年,略萨出现在巴黎的一次读者见面会上,一头白发,精神却是很好,身子板也很硬朗,挺拔,受到了粉丝们的膜拜。他当时说,计划明年再次到中国访问,地点应该是北京和上海两地。

在自己的写作中,略萨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他批判在秘鲁所见到的改革之中的社会不公、批判经济改革中的腐败等问题。当然,他也对中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1994年,他以民间访问身份到访中国时,非常关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对于中国政治改革方面的进展、人民的生活,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略萨详说

疯狂情史·娶了姨妈又爱上表妹

略萨早年的小说《胡利娅姨妈和作家》虽有很多虚构成分,但胡利娅姨妈确有其人,她就是略萨母亲的好友,比略萨大十几岁,人很漂亮但不能生育,离婚两次。

1954年,18岁的略萨正在利马一所大学攻读文学和法律专业,而胡利娅姨妈正好来利马度假,她的美貌引来了不少登徒子,胡利娅只得请“小朋友”略萨陪她看电影、散步,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感情,爱得如痴如醉。当胡利娅有犯罪感时,略萨便极力说服:“年龄的差异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相爱。”他们终于冲破了世俗的阻挠,勇敢地走到了一起。不久,胡利娅便发现略萨和她15岁的外甥女帕特里西娅经常眉来眼去,非常生气。后来,略萨就给妻子写信:“是的,我爱上了帕特里西娅,而且我知道这对你来说也不是新闻。无论你使用什么武器,也拦不住我对她的爱。我唯一要求你的,就是放弃这早已经凋谢的婚姻。”最后,胡利娅同意离婚。

朋友义气·与马尔克斯“翻脸”

“这几乎是当代最著名的文友不和事件。”英国《泰晤士报》这样评论马尔克斯和略萨之间的恩怨。马尔克斯和略萨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因为同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主帅,他们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在秘鲁期间,略萨和妻子帕特里西娅为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举行了洗礼,而马尔克斯自告奋勇,做了孩子的教父。

然而到了1976年的某一天,在墨西哥的一家破电影院里,这两位作家却大打出手,没有人确切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马尔克斯向左走,一直都是卡斯特罗的好友;略萨向右走,一度作为右翼势力的候选人参选秘鲁总统。

据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当时略萨是闹婚外恋,疯狂地迷上了一个瑞典女郎,并抛下妻儿与其私奔。失望痛苦的妻子帕特里西娅于是向马尔克斯和他的妻子哭诉,他们建议帕特里西娅跟略萨干脆离婚。可略萨不久便被瑞典美女甩了。痛定思痛的略萨最终还是回到了帕特里西娅的身边,而帕特里西娅则将与老公分离期间的内情全都抖了出来,两大文豪于是结仇。

记者出身·曾经是报纸“侦探版”编辑

早在十五岁时,略萨就从事新闻工作了。那是在中学四年级的假期里,略萨作为侦探版的编辑,在《纪事》报社里工作。他夜间跑警察局,打听发生了什么犯罪和交通事故。某天在波尔维尼尔区,一个妓女被刺身亡的案子,就促使略萨来往于利马各个妓院、下等舞厅和同性恋者常去的酒吧之间,报人同流氓之间的界限很难划清。新闻这一职业促使他深入探索各个领域、阶层的各种活动,帮助他打开了了解许多国家方面的大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