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赵承、张旭东、汪延)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近3000名人大代表,郑重地按下表决器。大会高票批准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热烈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回荡。
3月5日以来,代表、委员们对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反响热烈。他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报告,关注民生、亲民为民的报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报告,催人奋进、凝聚力量的报告。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诞生的?两会期间,新华社记者不断追寻政府工作报告背后的故事,深切感受到报告字里行间渗透着“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人民”的崇高理念和庄严承诺。
“要让人民关心,让人民了解政府工作的实情,便于人民监督,最终让人民满意”
2007年10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本届政府任期临近结束,回顾总结五年来的成就和经验,提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任务,着手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7年10月初,一个以国务院研究室人员为主、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人员参加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正式成立,拉开了起草工作的帷幕。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是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进行的。起草过程中他先后4次与起草组谈话。2007年10月26日,在与起草组部分成员座谈时,温家宝明确要求,这个报告要让人民关心,让人民了解政府工作的实情,便于人民监督,最终让人民满意。
“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如果群众都不听,或者只是靠宣传,那么这个报告不成功。如果连坐公交车、等火车的人,连小商贩都想听有关他的那一段,这个报告就是成功的。”温家宝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
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起草组成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投入起草工作。他们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文件和十七大文件,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讲话和指示,并召开有关专家学者和地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次次广泛讨论,一次次集中研究,起草组将《关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初步设想》的报告,送到总理的案头。
温家宝总理精心思考后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表达方式、改进文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他强调指出:“总结五年工作要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主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写出工作部署和实际效果;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要让人民看到政府是清醒的。”
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这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温家宝总理对起草组成员说,“政府换届时报告要重点总结前五年工作,这样有利于人民了解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所做的工作;对当年政府工作只提出建议,这样有利于回答和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也便于人民监督”。
初稿形成后,温家宝总理亲自作了修改。今年1月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起草组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和总理的指示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提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
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作了重要指示。起草组根据会议审议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了《报告(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范围要扩大,方式要创新,更多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
从政府工作报告着手起草,到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经历150多个日日夜夜。这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过程。
温家宝总理十分重视广大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他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不知道群众的困难,我们的政策就失去了根基。”
“一个好的报告应当是人民群众关心和参与,并充分反映他们愿望和利益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范围要扩大、方式要创新、更多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温家宝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工作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
1月19日,国务院召开第11次全体会议讨论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到31个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和中央党政军群119个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1月21日至25日,温家宝总理分别召开5个座谈会,包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经济、社会和自然科学界专家学者座谈会,教科文卫体界代表座谈会,企业界代表座谈会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对《报告》稿的意见。
在起草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要求,专门增加了一场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首次直接听取12位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时隔一年,又一批乡村教师、种粮大户、养猪大户、社区医生、农民工、煤矿工人、职业介绍中心工作人员、下岗创业人员等基层群众代表被请进了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与温总理面对面对《报告》稿提出意见和建议。
望着这些基层群众代表,温家宝显得格外高兴。他说:“过去,我常讲‘中南海的大门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敞开的’。这句话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们到中南海来,就如同主人回到自己家一样。希望你们能够把基层广大群众的想法和愿望带来,对政府工作毫无保留地提意见。”
听了总理亲切、诚恳的话语,起初有些紧张、拘束的基层群众代表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从自己的身边事说起,向总理谈情况、讲问题、提建议。
从增加良种补贴到猪肉价格,从社区医疗到农民工养老保险,从棚户区改造到煤矿安全生产,说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常事,却关系着国家的大政策。总理听得认真,问得仔细,还不时插话与他们交流。
辽宁省辽中县种粮大户于会怀向总理提出鼓励种粮农民的政策建议。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根据情况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他建议“取消‘适当’这两个字。”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中,就吸纳了他的这一意见。
除了亲自召开座谈会,听取各界意见外,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要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还分成四个小组分赴地方召开基层群众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这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工作中,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之举。
冒着凛冽的寒风,起草组成员首先来到了辽宁。几年来,中央制定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让辽宁发展快了、人心顺了、城市和农村面貌变了。当这些基层群众得知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显得十分激动。他们不但谈了对东北发展的政策建议,还对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此后,起草组陆续在北京、河南、江苏等地召开了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今年1月中旬,我国20个省份遭受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十天时间内,温家宝两赴湖南、一下广东,亲临贵州和江西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紧张繁忙的灾区之行中,他还十分关心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特别要求根据情况的变化,增加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科学总结抗灾防险经验教训的内容。
一条条意见和建议,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殷期盼,如涓涓细流源源而来,汇成了强国富民希望的海洋。
在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政府工作报告稿日趋成熟;与此同时,各个方面也提出了1680条修改意见。这些意见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认为过去五年各方面成绩都很显著,建议充实工作成绩的内容;二是认为过去五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建议扩充总结经验体会的内容;三是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中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不确定因素增多,建议充实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对策的内容;四是不少地方、部门希望增写与本地区本部门相关的工作和措施;五是提出了一些文字表述的具体修改建议。
根据温总理的要求,起草组对每一条意见都认真研究,对报告内容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22处,包括扩展了五年政府工作积累宝贵经验的内容;增写了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和集体企业改革的内容;充实了教育、卫生、就业、住房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内容。
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
3月5日,这份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亿万百姓福祉的政府工作报告呈放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近3000名代表和列席会议的2000多委员面前……
“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人民汇报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回答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人民汇报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回答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代表委员们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的篇幅最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力度最大,破解民生难题的措施最具体。这个关心人民切身利益的报告,自然赢得了人民最广泛的关心。
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把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提出了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九条措施。“从加强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到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从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到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从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到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周密细致的措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着浓墨重彩的落实举措。
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些任务从体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投入三方面都给予了有力保障。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抓好的四件大事: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百姓住房,国家大事。政府对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日渐清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从“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到“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再到“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这一系列有效措施涵盖了解决低收入、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围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的五项硬措施。
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国家财力投入民生的力度加大。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增幅之大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将有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中央财政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安排2762亿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让我们祖国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报告中这一句句温暖而有力的话语,彰显人民政府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两会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中医学院教授李大鹏代表形成了加强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难等三份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主要任务中都已经谈到了,而且这三个方面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递交这三份建议了。”李大鹏说,“我们的政府不但亲民、爱民,而且知民!”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两个多小时中,响起了多次掌声,掌声响处,传递出人民的心声。
“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这五个“更加”,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经济社会发展四项预期性目标,到九项重点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像一根红线,贯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始终:
——更加突出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基本着眼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更加突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无论是财政投入、政策支持,还是体制改革,都有很大的力度。
——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调整。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十项措施表明了节能减排的紧迫性,攻坚力度的加大,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会取得更大成效。
——更加突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从国有企业改革,到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从优化出口结构,到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革开放将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更加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
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分赴各个代表团、政协各界别,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起草组对代表、委员们审议和讨论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类整理,逐条仔细研究,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又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共修改32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12处。
大会闭幕前夕,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定稿之中。比如,在2008年工作部署中,农业方面增加了“搞好灌区改造”的内容;在自主创新方面,增加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创新型企业”;在财政方面增加了“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在医疗卫生方面增加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辉煌的过去,坚定前进的信心;美好的未来,激发奋进的动力。亿万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奋进,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谱写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绚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