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06年全国原煤产量23.8亿吨 07年煤炭需求增幅将回落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据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分析,2006年,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进一步显现,煤炭投资、生产、运输、需求和实现利润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部分煤种的紧张与过剩并存,价格虽有小幅涨落,但总体稳定。

一、2006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1、煤炭产量。据统计局公报,全国原煤产量23.8亿吨,同比增长8%。据行业调度统计,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产量分别增长9.8%、5.8%和6.8%。

2、煤炭运销。经铁路外运煤炭日均装车46971车,同比增加1002车,增长2.2%;铁路运输煤炭11.2亿吨,增加4946万吨,增长4.6%;主要运煤港口发运煤炭4.07亿吨,增加3665万吨,增长9.9%;商品煤销量22.09亿吨,增加1.65亿吨,增长8.1%。

3、煤炭进出口。据海关统计,全国出口煤炭6329万吨,同比减少744万吨,下降11.7%;进口煤炭3821万吨,增加1779万吨,增长46.6%。

4、煤炭价格。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301.55元/吨,同比提高1.10元/吨,上升0.4%。其中供发电用煤平均216.18元/吨,提高6.93元/吨,上升3.3%。

5、应收帐款。年末,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563.2亿元,比年初增加111.2亿元,上升24.6%。

6、实现利润。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677亿元, 同比增长25.3%。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89亿元,同比增长18.5%。

7、投资。全年完成1479亿元,同比增加316亿元,增长27.2%,增幅回落38.4个百分点。

8、安全。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2945起、死亡4746人,同比分别减少361起、1192人,下降10.9%和20.1%。其中瓦斯事故327起、1319人,分别减少87起、852人,下降21%和39.2%。百万吨死亡人数2.04人,下降27.4%。

二、2006年煤炭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宏观调控成效显现,煤炭投资和生产增幅回落。近年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时,坚决关闭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清理在建项目,控制超能力生产,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量的过快增长。2006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38.4个百分点;煤炭产量增幅继2005年回落7.4个百分点之后再下降1.8个百分点。

(二)煤炭库存处于基本合理水平,煤炭价格总体稳定。年底,全国社会煤炭库存1.44亿吨,比年初增长3.4%。在结构上,煤矿库存4152万吨,增加较多;中转港口和电力、钢铁等主要用户库存基本稳定或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基本合理水平。全年煤炭价格总体平稳,略有上扬。年初签订合同时,长期偏低的电煤合同价格略有上调,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用煤价格基本稳定。市场交易价格随季节变化正常波动。二季度略有下调,三季度以来又有所上升,全年各种煤炭综合平均售价基本稳定。

(三)煤炭供求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动态平衡。拉动煤炭需求增长的终端力量依然比较强劲,全年火力发电、钢材、水泥、合成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8%、24.5%、19.1%和7%。煤矿产能也快速增长,在2002-2005年累计新投产4.5亿吨基础上,2006年又新投产2亿吨以上。影响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是运输制约。除大秦和侯月线运力明显增长外,其他线路运力基本稳定。全年铁路煤炭运输增长4.6%,明显低于需求和产能增长,加之安全事故影响等,使煤炭产量未能随产能的快速增长而增长,全年增幅保持在8%。同时,煤炭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使国内供应量同比增加2500万吨以上,也成为在铁路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国内煤炭供求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煤炭行业利润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影响,煤炭价格稳中有落,煤炭行业实现利润虽有增长,但增幅大幅回落,也低于同期全国工业行业平均增幅。全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5.3%,增幅回落53.5个百分点,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低5.7个百分点,比电力、冶金、建材等下游耗煤行业增幅分别低18.1、5.3和21.8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建规模过大,产能过剩压力增加。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经历5年多的快速增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迅速增加。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在建煤矿项目1563个,总规模6.53亿吨,加上改扩建、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等,新增产能约8.3亿吨,已超过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建设规模。这些产能的相继建成释放,将加剧产能过剩的压力。2006年煤矿库存一直居高不下,年底比年初上升43.5%,货款拖欠上升24.6%,就是这种趋势的集中表现。

(二)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近几年,随着补还安全欠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煤炭生产成本增长较快。目前,还有一大批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出台的政策性增支因素。如,资源税由0.3-1.2元/吨,提高到2.50-4.00元/吨;资源补偿费由销售收入的1%提高到3-6%;煤炭资源价款平均6元/吨;提取安全费用20-30元/吨;提高入井津贴、建立工伤保险制度、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征收未利用采煤沉陷土地使用税、排污费等。按照国务院同意的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还将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上述政策全部实施,将增加成本50-90元/吨。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看,这些政策都是必要的,但过于集中实施,将导致煤炭成本急剧上升。如果不能形成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传导,全部由煤矿负担,将对煤炭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三)煤炭生产进一步向晋陕蒙地区集中带来的一些问题。我国煤炭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呈逆向分布。受此影响,近年来煤炭开发布局进一步向晋、陕、蒙等地区集中。这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地区的煤炭外运压力。尽管近几年铁路、交通部门不断提高该地区煤炭外运能力,但依然不能满足运输需求,成为影响煤炭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2007年煤炭经济运行形势预测

(一)煤炭供需形势

从煤炭需求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成效的逐步显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步伐不会减缓,主要耗煤行业耗煤指标继续下降。预计2007年煤炭需求增幅将有所回落。从煤炭产能看,根据在建煤矿规模和建设周期,2007年、2008年将是新增产能集中释放期,新投产能力将增加较多。从煤炭运输看,大秦线、侯月线经过改造,2007年煤炭运输能力还将增长,但其他线路运输已经饱和。华中等铁路直达运输地区运力继续紧张。

总的看,铁路运力制约仍将是影响煤炭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以运定产的格局不会有明显改变。预计2007年煤炭供需仍将保持总体平衡、总量略显宽松的态势,但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煤炭供给过剩和紧张的现象将同时存在。从煤种看,优质动力煤以及强粘结性炼焦精煤供给偏紧,低质煤炭供大于求。从时段看,迎峰度夏和冬季取暖期间局部地区仍可能出现供应偏紧的问题。

(二)煤炭价格走势

2007年,煤炭价格总体上仍将保持适度上扬趋势。这既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主要是,随着国家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鼓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协商定价,原来长期偏低的优质电煤重点合同价格,必然按照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向市场价格靠拢。同时,近两年来国家集中调整煤炭产业政策,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煤炭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也必然推动煤炭价格上扬。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低,如目前火电发电煤耗较世界先进水平高出20%左右。适度提高煤炭价格,有利于促进用煤行业结构调整与节能技术进步,有利于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专家预计,二00七年煤炭市场价格仍将呈上涨态势
海关总署:07年1月我国煤炭出口329万吨 同比降20.4%
1月进口激增81.0% 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中国煤炭巨头晒家底 三家煤企煤炭销量过亿吨
07年煤炭行业预测 政策成本将使煤价涨50-90元/吨
发改委:今年煤炭价格仍将上扬 需求增幅将回落
中国煤炭行业月度运行报告(2006年11月)
中国煤炭行业月度运行报告(2006年12月)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