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对药监部门要重点监管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有关“新药”的缤纷出笼和药价居高不下的关系问题,舆论关注已久。在人们对“新药”的质疑声中,最近一期《新民周刊》披露了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在位时与其亲信们大搞“批文经济”的内幕,从而将药监职能部门某些官员和“新药”之间的私密关系来了个“大起底”,其利用职权敛财的疯狂,简直令人咋舌。

请看某些官员进行权力寻租的种种交易:制药企业送“新药”资料来审批,无论其是旧药换“马甲”还是从国外“剽窃”来的产品,只要送钱,一律绿灯;有价值的新药报送资料,被有关官员转手倒卖给其他企业,从中渔利;审批程序复杂,那就简单化:直接卖注册证书,对“普通新药”、“好一点的新药”、“换马甲新药”等等明码标价……于是乎上有国家20余道药品降价令,下有药企和药监部门某些人联手应对的“新药策略”,“撼山易,撼药价难”。

造成如此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任何权力腐败,几乎都是和监督空缺相生相伴的“双胞胎”。郑筱萸作为部级领导被双规,再一次说明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但其在任上时的胡作非为,也显示了制度监管的严重缺位。正因如此,神圣的药监部门才几乎成为郑筱萸的“一统王国”,从美国引进的GMP认证制度,却异化为药监部门一些腐败分子捞钱的工具,一些有良知的药界人士,例如某抗生素制药厂员工高纯多年举报却屡屡受到打压,新闻媒体监督报道甚至不敢提药厂的名字。可以说,监督环境的不健全,造成了药监部门某些人及某些药企的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药监部门的工作关系到亿万百姓的生命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其本身不仅是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而且又是与商业利益密切接触、易于发生权力寻租的“高危地带”,因此,加强对药监部门的监管显得尤为必要。

加强对药监部门的监管,首先是纪委、检察等监督机关应经常性地重点对药监部门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新药审批注册过多、降价令执行不畅等信息,均要密切关注药监部门及其相关负责人的职能行为。其实,震动一时的“齐二药”、“欣弗”事件,都指涉着药品监管部门的失职渎职,只要认真追究,一查到底,是不难发现问题症结在哪里的。其次是加强透明、公开,将药监政务信息及时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对药品的市场反应、群众反应、媒体反应以及来自药品行业的相关举报,要高度重视。再次是药监部门、系统内部的建章立制,尤其是对现行药品审批主管官员说了算的“一言堂”,必须摈弃,要建立新药监测、认证的专家库制度,由众多专家公开公正地予以论证。

总之,对药监部门的重点监管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建设廉洁政府、透明政府、阳光政府,应当将药监这种特殊部门作为监管的重点。(阿哲)

来源: 河南日报

相关文章:
广东药监局:10次检查“佰易”没发现违规采血
药监局定07年任务 遏制食品安全事故
药监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促进解决看病贵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