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1月18日,西站候车室,旅客们检票进站。新京报记者 韩萌摄
新京报讯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是大多数中国人年末期待的“大事”。虽然伴随着熬夜抢票、挤在旅途等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多数人还是备好年货、行李,掰着指头算还剩几天回家。
昨日,新京报记者抽样调查100位不同身份回家过年的在京务工人员,有五成受访者表示,回家的预算已经达5000元到10000元,甚至还有3万多元的。四成人表示,回家的花销已经成为“团圆的负担”。
12人回家预算超1.5万元
参与这次抽样调查的白领、农民工、公务员以及其他行业的人员各25人,月收入一两千到过万不等。这些人里九成是青壮年,他们回家不仅要看看父母和老同学,有人的妻儿也在外地。
但回乡是一定要花钱的。在回家预算中,不仅要支付往返的路费,有的人还要备年货送亲友、给父母生活费、给小辈压岁钱。据统计,53人的过年预算已经达到了5000元至10000元,预算达1.5万元以上的有12人。其中,最高的达到了3.3万元。
回家花费中五成孝敬父母
并非只有高收入者才花得多,从统计上看,至少半数人称,这些花费已经是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甚至两倍更多。“我每月收入3000多,过年回去一趟都花了。”在建筑工地务工的河北邯郸人姚女士坦言。此次调查中,有42人认为,回家的花销成了负担。
这些预算里,孝敬父母的钱最多,48人这块花费排首位;其次是给亲戚朋友买礼物以及过年送礼的,有25人;路费花费最多的有22人,这些人老家大多数是离京较远的“热门城市”,因回家买票难,只能选择全价的机票和贵价高铁票。
两成人烦恼回家被逼婚
回家过年,有开心的事也有烦心事。最高兴的莫过于全家团聚了,69人首选这项。此外,期待过年的理由还有能吃到妈妈做的饭,不用上班,可以睡懒觉,和朋友喝酒、打麻将等。
烦心事也会接踵而来,有两人预计和爸妈和睦不了几天就会变成吵架。“相处三天以上必吵架,他们开始看我不顺眼,我爸埋怨我妈没把我教育好,埋怨我每天那么晚不睡,早晨又不起床。”摄影师李小姐说。
还有人烦恼于无休止的串亲戚和被逼相亲、逼婚、逼生孩子。有22名受访者讨厌串亲戚、赴酒局,21人称一定会有七大姑八大姨逼婚的经历。紧接着排在第三的烦恼则是恨假期太短,还没休息过来就得长途跋涉的回京工作了。
■ 专家说法
“回家成本不能用钱来衡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过年回家是一种传统文化,已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过年回家的成本,不能简单地用钱来衡量,”刘元春说。
刘元春表示,很多在北京打工的外地务工人员,会在回老家过年时,给父母高于自己工资几倍的金钱,这主要是体现一种孝道,“很多人在外地工作,都是希望在老家的父母能过得更好。”刘元春说。
刘元春认为,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员,平时无法照顾家庭,对父母的关怀不够,通过给父母金钱,可以弥补他们心中的歉疚,“人们普遍的愿望都是‘父母在,不远游’,大家会尽自己的努力,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共度春节,”刘元春表示,一些人拿出高于工资几倍的金钱给父母,也体现他们孝敬父母、光宗耀祖的心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子女孝敬父母,拿出工资几倍的钱回家孝顺父母固然没错,但也不应过于辛苦,要学会适当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对于一些大龄青年被家长逼婚的清苦。夏学銮认为,父母不该包办子女的感情生活,这样容易产生矛盾,同时也希望子女理解父母的苦心。
■ 故事
1
李某预算:不到10000元
●籍贯:陕西 ●职业:保安
●年龄:不到20岁
月薪两千小保安一年攒近万给父母
地铁黄渠站出来的海鲜馆子,门脸冲北,即使下午一点的太阳再高,也照不进门前的停车场。背阴里,小保安李明(化名)裹着单位发的长棉袄,盯着每一辆驶近饭店的车。指挥倒车时,他顺便活动两下,暖暖身子。他才不到20岁,来北京打工两年,就是为了过年能给父母多带点生活费回去。
“别看我一个月挣2000,我回家能给爸妈拿五千到一万呢。”说话时,李明眉毛一挑。他说,单位包吃包住,每年能拿到两万四。他老家在陕西,赶着过年回去只能买到站票,忍五六个小时,往返成本才100来块,到年底真能攒一笔回家。
而老家在南方的公务员丰先生则有些尴尬,对他来说,回家最高的花销则是路费。他每个月工资固定4500多,都花在了房租、生活费上,每年攒不下什么钱,回家坐高铁来回的路费就得花1500多块,相当于工资的1/3,过年回家成了他的经济负担。
2
路某预算:不到10000元
●籍贯:江苏 ●年龄:31岁
●职业:开小商铺
妻子带儿回家丈夫留守看店
为了节约开支,今年路先生决定让妻子带着儿子回家,自己留在北京。去年,路先生一家三口都没有回家过年,“三个人全回去的话,成本太高了。”
31岁的路先生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2012年5月,他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北京,在赵公口桥北侧经营一家小卖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年回家10天,来回路费2000元、添置新衣2500元,给双方老人1000元、给亲朋好友的孩子压岁钱1000元,再加上回家这段时间店铺停业的损失2000元。一家三口回家10天,共需花费8500元。“要是算上吃饭、聚餐、打麻将的钱,过个年1万元挡不住。”
路先生说,他也想回家与父母团聚,老人见到孩子也都很高兴,“实在是经济条件不允许”。
明年,路先生打算让妻子留在北京,自己和孩子回老家。“总得有一个人留下,店铺生意一停,花销更大。”
3
李某 预算:5000元
●籍贯:江苏 ●年龄:27岁
●职业:白领
买了全价机票还是赶不上年夜饭
来自江苏常州的李先生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今年除夕股市不停盘,他要等到三点多才能下班。为了赶回家过年,李先生花了1000多元,购买了除夕当天北京飞往老家的机票,时间是下午5点。
李先生预计今年春节将花费5000元,其中最大一笔开销,就是往返的路费。不过花了这么多钱,也赶不上年夜饭,他到家时,将是晚上9点。
老家在江西的罗女士今年也是坐飞机回家,往返路费花去近6000元。“我和丈夫今年两家都去,他是四川的,我们先回四川再回江西,”罗女士假期一共只有9天,为了节省路上的时间,只好坐飞机往返。
罗女士说,除去开销巨大的路费,按老家的规矩,每家亲戚都要走,去一家就得花掉两三百元。加上给双方父母的过节费等,她简单算了算,回家过个年,大概要花掉1万多元。“不但花钱多,还特别累,如果不是父母盼着我们回家过年,我宁愿待在北京。”
4
张某 预算:15000元
●籍贯:黑龙江 ●年龄:40岁
●职业:货车司机
拿不到欠款货车司机怕回家
今年能不能回家过年,就看25号那天了。一想到远在哈尔滨远郊的家,想到冬天冷得出不去门的二老,张飞(化名)的心说不出来的疼。
这个40岁的汉子两三年没回家了,他是大货车司机,常年给私企跑运输,到年底了仍未拿到客户拖欠的运输款,他又急又恨。他说,两年来被对方拖欠了十几万运输款。这次,他起诉对方还钱并胜诉,在执行法官的调解下,对方终于答应1月25日付给他一半的欠款。
能顺利拿到吗?这几天他心里一直不踏实。他想起,去年年底临近年关也没要到一分钱,除夕夜他打电话给父母说“不回了”的时候,心里一阵阵的酸,连春晚都没敢看。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爹妈也这么说,但咱有脸回吗?”张飞说,老家农村讲究过年串亲戚,小孩一大堆,一人就得给100块压岁钱,一个年压岁钱就得给出去几千,张飞希望,25日能有个好结果。
5
车某 预算:2000元
●籍贯:辽宁 ●年龄:28岁
●职业:白领
“父母最想要的新年礼物是女婿”
辽宁的车小姐今年28岁,已在北京打拼五年。两年前,她升了职,工作量骤增,经常加班。随着年龄增大,家里人开始为她的婚事着急,通过朋友在北京安排了多次相亲,但都无果。
“没心情谈恋爱,应付工作已经很疲惫了,想过两年再说。”赵小姐说,但她家里人不这么想,她的母亲就像电视剧《我们结婚吧》里桃子的母亲一样,恨不得每天都让她出去相亲。
车小姐最怕的还是来了,还没等回家,母亲就在电话里告诉她,家里有好几个优质男青年等着见。“父母最想要的新年礼物是女婿”。
相比之下,在一家社区报做主编的张先生机智多了。去年春节回安徽过年,为哄二老开心,他跟女同学要了张照片带回去了。“我说这是我女朋友,省得他们老问我。”不过张先生担心这招今年就不灵了,因为他现在还是单身。
6
小陈 预算:1000元
●籍贯:山西 ●年龄:23岁
●职业:白领
回家过年最烦亲戚间互相攀比
“能见到父母,能休息,我特别开心,可一想到亲戚们互相攀比,我就头疼。”刚参加工作不到半年的小陈说,每年过年,小陈都会随父母回山西姥姥家过年,也会去亲戚家串门,长辈之间会互相送礼。礼物的轻重,派谁来送的礼,他们都会比较。去年他代父母给亲戚们送年货,谁知道亲戚们就挑理了,认为他是小辈送礼对对方不尊重,“父母亲自送上门才是礼貌”。
选礼物时,也得注意。“姥姥家去年收到别人送的一箱饮料,几个亲戚就说那箱饮料是转送的。”在小陈心里,过节送礼,已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不仅在送礼方面亲戚之间会互相比较,每当喝起酒来,还会吵架。大家都认为自己为家里的老人付出的多,本来的喜气全破坏了。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李馨 李禹潼朱自洁 李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