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日前,北京出台《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将推出高峰时段差别化票价,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一时间,有关地铁涨价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
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关地铁涨价问题成为媒体关注重点。交通委运输局副局长马伯夷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提出多种涨价方式,比如“高峰时段涨价”“普遍涨价”“按里程收费”“有涨有降”等,各种调研正在进行当中,包括高峰时段客流分析以及出行里程等方面。但是不管怎样,北京地铁将要结束“2元通票时代”。
□涨价方式
1、高峰时段涨价
票价差可分散高峰客流
根据《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将推出高峰时段差别化票价。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目前英国伦敦采用的就是高峰时段差别化收费的方式,他们在地铁非高峰时段会打折,和北京不同,他们是通过降低低峰票价吸引更多人乘车。
北京主动调高高峰票价,是为了缓解高峰客流压力。他认为,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是未来“可选项”之一,但对于“刚性”需要乘坐地铁的上班族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2、普遍涨价
涨价后补贴低收入人群
有关专家表示,地铁的路网里程较2007年翻倍,再采用之前的2元价格肯定不合适。按说应该普遍调高价格,但为缓解交通拥堵,北京仍要坚持鼓励公共交通出行的原则,此次涨价需要解决的事情是高峰客流拥挤,普遍涨价缺少针对性。
交通专家徐康明认为,目前北京地铁“普惠式”的价格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提高价格是未来趋势。针对一些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学生,政府可以采取“定向补贴”的方式,给予一定补助,在普遍价格提高的情况下,保证这些人群的出行。
3、按里程收费
郊区上下班人群费用高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艳艳认为,按里程计费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收费方式,按照距离的长短收费是比较合理的,但北京的现状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现在很多郊区线很长,如果按距离郊区上下班人群的费用会很高,这样公共交通价格低的优势不明显。
4、有涨有降
吸引非上班族错时乘车
据了解,目前英国伦敦采用的就是高峰时段差别化收费的方式,通过降低平峰票价吸引更多人乘车。
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北京主动调高高峰票价,是为了缓解高峰客流压力。平峰时段降价可能会吸引部分非上班族错时乘车,但由于目前北京公共交通的补贴压力大,降价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三问地铁票价
一问:北京财政负担不起公交补贴?
每张票补2元压力很大
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马伯夷表示,由于北京持续低票价,市政府每年都有巨额财政补贴,专项投给公共交通。经测算,每张2元通票背后,都有近2元的补贴。2011年,北京市公交财政补贴总额在156.9亿元左右,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达到175亿元。2013年,财政补贴预计在180亿元以上。
以2012年为例,北京市级公共财政共支出2849.9亿元,其中约78%用于民生领域。公共交通补贴占到民生支出总额的7.9%左右,比医疗卫生都要高。从这个层面讲,公共交通的补贴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二问:涨价能否缓解地铁拥挤现状?
涨价可将客流调至地面
通过对乘客出行目的的调查发现,高峰时段的上班族的出行比例为61.7%,公务出行比例为11.8%,生活类出行比例约为26.5%。乘客一次出行乘坐距离在6—14公里的比例约为35.9%,6公里以内的为15%,一般来说,10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由地面公交承担较为合适。目前,北京公交日运力达到1700万人次,实际乘坐的只有1300万人次,北京地铁过多承担了短距离的出行,造成了公共交通使用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从以上分析看,通过调价部分客流可以被调整至地面,以缓解地铁客流压力。
三问:调价方案最快何时开始实施?
尚无具体方案时间未定
交通运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调价的方案尚未确定,有关成本调查还在进行中。
据介绍,方案确定后还要进行设备设施的调整、刷卡系统的调试以及票务清算等等问题,这都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一两年都有可能,具体时间尚不能确定。”
□相关新闻
8号线月内开通新段
京华时报讯记者从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地铁8号线本月将继续向南北延伸,北与昌平线连接,南段延伸至南锣鼓巷。首班车朱辛庄站5时10分、南锣鼓巷站5时30分;末班车朱辛庄站22时05分、南锣鼓巷站23时。线路发车间隔为3分30秒。
8号线将开通的北段为昌八联络线,全长6.3公里,设朱辛庄站、育知路站和平西府站共3座车站;南段从鼓楼至中国美术馆,全长3.5公里,设什刹海、南锣鼓巷和中国美术馆(暂缓开通)3座车站。这两段将与既有8号线贯通运营,北至朱辛庄与昌平线换乘,南至南锣鼓巷站与6号线换乘。
运输局预测,随着新段开通,8号线日均客流将从目前的22.55万人次增长到40万人次。同时,8号线将分担50%左右的昌平线客流,并缓解13号线约10万人次的客流压力。
(黄海蕾 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