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革命老区养羊经:引进国外种羊“30+1”推广

2012年09月12日15: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养羊 种羊 母羊 产肉率 30+1 革命老区 摇钱树 规模化养殖 基础课 喂羊

张治平的老伴正在喂羊。张玉玺摄

中新网甘肃庆阳9月12日电(张玉玺 刘玉桃)一栋2层楼房,一辆家用小轿车,一群被当地民众称之为“摇钱树”的羊,张治平的名声在当地鹊起。先是亲戚朋友上门讨教养羊的经验,后是村民们上门“取经”,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农户陆续开始走养羊致富路。

今年,甘肃省“联村联户”帮扶政策推行,庆阳市宁县将产业扶贫作为推动双联行动的基础课,大力开发以养羊为主的畜产业,推广养羊两个“30+1”(30只母羊+1只种羊、30个养羊专业户+1个龙头企业)模式,在当地很受欢迎。

甘肃革命老区庆阳宁县焦村乡乡长朱世辉说,“30+1”模式是畜牧专家研究最优化的模式,是公羊和母羊最优组合,能达到最好的效益。公羊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国家引进的萨福克,肉质鲜美,体格大,产肉率高,繁殖能力较强。母羊是当地的小尾寒羊,食草量大,体格大,适应能力强,产子率高,平均可产1.6只羊羔。

今年50多岁的张治平就是甘肃革命老区庆阳宁县焦村乡人,他是当地的养羊大户,率先享受了上述养殖模式。他无息贷了5万元款,买了“一组羊”(31只羊),30只母羊都怀有小羊,四个月后,母羊就可产子。“半年的时间我就可以还清贷款。”正在上大学学习兽医专业的儿子毕业后想回家和父母一起养羊,这让张治平腰板挺得更直,他满怀信心地说,“有儿子的帮衬,我的养羊规模还要扩大三四倍。”

说起养羊,张治平笑称自己也是半路出家。他和妻子原来跑长途货运,随着年纪的增大他选择了回家养羊。“刚开始只是一门心思养羊,什么也不懂,羊生了病,自己不懂的治疗,结果不仅没有挣钱,还倒赔了两万多,那时真的想要放弃。”他说,2010年上半年起初养羊时他从山东买了50多只羊,由于不服水土,加上自己没养殖经验,羊变得越来越瘦,最后只能贱卖,每只比买来时还便宜了400块钱。

之后,张治平向当地的兽医请教,并买来关于养羊的书籍查阅后,购买了当地50多只羊,再次开始养羊之路。如今老张有130多只羊,实现规模化养殖。他还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羊,和当地的羊优化配种,“靠养羊,现在一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

“我们老两口一年不出门还能挣个四五万元钱,不错了。”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的,先是喂上百只羊,然后再打扫庭厨,就已经大天亮了。吃完早餐就去地里割苜蓿,运回来扎碎喂羊。“现在机器代替了不少劳力,干活不累。”

张治平说,自己和村民们养的都是肉羊,销售环节不畅利润被降低。他说,如果成立农村合作社建个屠宰场,自己销售羊肉利润可以提高30%。(完)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