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的新闻线索或采访对象完成选题报道
-- 47.7%的记者表示“经常使用”微博
-- 超过六成的记者认为中国企业应当更多地利用微博、博客进行品牌传播
北京2010年12月9日电 /美通社亚洲/ -- 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大大拓宽了记者获取工作信息的渠道来源,其强大的即时性与交互性特点,使记者不再仅仅依赖电话、电子邮件等常规的信息工具,但同时社交媒体传播的海量碎片化信息也给记者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的新闻线索或采访对象完成选题报道;47.7%的记者表示“经常使用”微博,在这个“用户创造内容,人人皆媒体”的社交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 此时媒体记者在工作之中接受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美通社(亚洲)于2010年10月22日至11月7日进行了一期关于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的调查。该报告涵盖了对2503 份真实有效的记者问卷数据的具体分析,这也是全球首个专门针对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情况的一个分析研究报告。
调查显示,日常从事一线新闻采编工作的记者/编辑的人数最多,占到总调查人群的71.5%;传统平面和广播电视媒体记者的总比例超过60%,受访记者的年龄段主要分布在23-30岁(67.48%), 80后记者群体已经成为日常实际从事一线新闻报道工作的中坚力量,超过八成的受访记者从业时间超过两年,其中5年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记者比例超过40%。
不同媒体属性的记者对日常获取选题线索渠道的使用情况对比图
互联网媒体记者在对微博、博客、社交网站、聊天工具、社区论坛、以及百科类网站等多种社交媒体渠道的工作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传统平面与广播电视媒体。
调查显示,新闻爆料/同行交流,访问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以及使用搜索引擎是中国记者工作中获取新闻选题线索最主要的渠道,电话、电子邮件,以及即时通讯工具在记者的工作中仍较频繁的使用。但是百科、BBS、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渠道大大拓宽了记者获取工作信息的来源,也正逐渐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记者的工作方式与习惯。
中国记者对 SNS 社交网站、视频网站、RSS 新闻订阅 这三种渠道的工作使用频率最低,这与美国新闻记者对 Fackbook、Youtube、以及 RSS 新闻订阅的工作高使用率形成非常显著的差异对比。一个有趣的发现:百科网站的记者工作使用率,排在电话和电子邮件之后,但超过社区论坛、博客等“传统”的 WEB2.0 新媒体渠道,排在第7位。
“平时在做选题时,像一些热点话题类的题材会通常在微博、天涯社区等上面寻找网友的意见,或者是通过搜索引擎来搜索,有时我也会去百科网站查一些专业名词或专家背景。”
-- 牛思远,《南方日报》经济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