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骨雕几年翻到200万 小收藏玩出大乐趣

2010年12月10日17:2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骨雕  收藏价值 商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上当的次数多了去了,就光买假货的钱都花了上百万。” 谈及在收藏上累计投入的资金时,吕佳指着摆在沙发旁的精致台灯介绍,“朋友都把我的这些假玩意儿拿到博物馆去当反面教材。”吕佳告诉说,当时看着太过瘾了,3万元就将它买下了,看着是挺好看的,没想到是个假货,摆着也浪费,就拿来加工做成了灯架。

不过,在吕佳看来,这些并不影响自己和收藏结下的不解之缘。

吕佳的收藏梦想自小就有。时至今日,他依然对小时候做的一个梦印象深刻。“很多人到河中潜水就再也没有上岸,原来在深河里藏着一把大刀,下去游泳的人都被大刀截成两截,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条深河下面是枭雄曹操的古墓。”这个梦触发了吕佳对收藏的狂热爱好。

吕佳不仅至今能清晰的记得自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还收藏着小时候拍洋画赢来的大堆小人书。“加上后期收的有几千本呢。”吕佳回忆说,他的首个藏品是在10岁那年,用两盒电池在凤翥街换来的两枚银圆。

十多年前,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他看中了一块出廓璧。“那时很小的一块出廓璧都要2万多,对刚刚工作的我而言太贵了。”当时钱包还没鼓起来的吕佳只得错过这件藏品。不过,几年后,回到昆明的吕佳却惊奇的发现,藏友手中有不少出廓璧,有些还和当年看中的那块极其相似。

吕佳喜欢收集各种“好玩的东西”,刀具、老照相机就在其中。他的刀有匕首、军刀、餐刀等各种类型。“你们来看看这个。”说话间,他从书房提来了一只民国期间的牛皮行李箱,打开便是琳琅满目的各种刀具。有专切生鱼片的纯银刀、还有专切奶酪的楞刀,吕先生说这些刀大都来自瑞士,自己出国时,碰到就收藏下来。“在外企工作那几年也没有存下多少钱,但好玩的东西倒是收下了不少,就为这个还常挨老婆批。”

考察市场意外中“大奖”

吕佳最得意的藏品是两块良渚文化兽面纹骨雕。

这个当初他仅仅花费两三千元买下的藏品,在2007年就被权威专家评估为价值200万元。

“当时是陪朋友去广西考察餐饮市场,一个小贩在卖这个东西,还骗我说是少数民族的东西。”说到这里,吕佳眼里满是得意之情。吕佳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淘到了宝贝。“看着的确不错,想着也不算贵,两三千块也就买了。”

“一个不小心,就拿了个第一名。那年获奖,是因为两根良渚文化时候的兽面纹骨雕。”谈及2007年1月CCTV—2“民间寻宝记”——走进云南的活动中,吕佳的“良渚文化兽面纹骨雕”被评为“云南十大宝物”第一名的细节时,吕佳如是说。那次获奖,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其实我就是一厨子,我看到这两块骨头,就觉得和其它骨头不一样。因为我对骨头太了解了,当时那两块骨头已经石化了”。

吕佳介绍说,当时在广西偶然发现有人有骨雕,凭着之前自己对良渚文化的了解,他决意要收下这骨头,当时要价是两三千,于是还价就买下了。而鉴定成第一名,也纯属机缘巧合,主要是陪老婆去做一个深度采访,并没有报什么希望。

除了化石,古玉、刀具、有些年头的茶壶和皮箱都是吕佳青睐的藏品。与多数收藏爱好者一样,吕佳并没有抱着靠收藏赚钱的想法。“其实我父亲就是邮痴、我很早就玩起了收藏,生活因这样的爱好越来越幸福。”吕佳坦言自己是只收不卖。在他眼中,玩古董不一定说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从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占有欲以及好奇心理。“为了弄明白这个玩意儿,会逼着自己去学习,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投资视点

收藏品选择有窍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起来,收藏风的刮起便是这种现象的见证之一。但与此同时,收藏品的选择也成了新兴收藏者的困惑。业内人士给收藏爱好者给出以下建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