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农村居民均有住宅面积128平米/户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一号公报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超合理限度 行业差距20%是由垄断行业带来 -27所在京高校新增近40本科专业 外语类抢眼 支持海外华文教育 -国家电网受损设施修复逾九成 灾区供电负荷接近正常 雪灾专题 -“嫦娥”21日接受月食考验 多措施应对 温度大跳水 探月专题 -CPI成先行指标 各地相继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2月CPI涨幅或超8% -贺国强中纪委报告:明确反腐七项工作 精简文件不搞"穿靴戴帽" -中澳双方或上演铁矿石价格谈判“重头戏” 20余钢企上调出厂价 -一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起 死32人 检查狂犬疫苗、隐形眼镜等 -教育部将在10省市区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
中影集团推动中国电影产业改革 拓展全球市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2 月 2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影集团涉足网络媒体 中国电影网开通

中影上市已获两部委批准 韩三平称做好准备

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中国“贺岁电影”的集中亮相也接近了尾声。从2007年至今,银幕上有三部影片票房上亿,一部是《集结号》,一部是《投名状》,还有一部是还未下线但票房已达1.8亿元的《长江七号》——后两部影片,皆出自中国电影集团公司。2008年观众正期待着新的电影大作:陈凯歌的《梅兰芳》,吴宇森的《赤壁》,陆川的《南京!南京!》,宁浩的《银牌车手》等,它们正即将杀青或紧锣密鼓进行后期制作——这些影片身后的出品方也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在观众们的眼中,中影集团是一个不断为自己带来观影期待与惊喜的“电影生产大户”;海内外电影业看到的,则是一个始终走在改革前端,既充实着自身,也推动着中国电影产业前行的巨大引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被推荐为“中国文化企业30强”之一的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如其董事长韩三平所说,“这是一个全资的国有企业,是一个大而全的国有电影企业,其优势与弊端都比较清楚。在机制上使其更具有活力,提高中国电影的世界市场份额,是我们一直推进的目标。”

  齐头并进 发展产业六大环节

对于一个庞大的电影集团军,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生产效率,不是一日之功。1999年,中影集团成立,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为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2001年,中影集团重组建立了五个制片分公司。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电影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近年来中影集团合并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将过去的某些行政部门改成公司化经营,实行一系列股份合作,吸引不同性质的资金与先进的管理优势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自身。在这一进程中,中影集团既大胆吸纳来自海内外的投资与先进理念,又保证无论是项目合作还是资本合作,中影集团都牢牢控股;做到了既积极推动资本发展,又相对规避行业风险。

电影产业链包括六大环节,即制片、制作、宣传营销、发行放映与影院投资、海外营销。这其中的龙头就是制片,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次是制作业。电影的完成是一个复杂的工业制作过程,包括电脑特技、摄影、录音、美术、化妆、服装、道具、洗印等多个部分,是一个资金、劳动及工艺密集、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环节。多年来我们不重视这一环节,如今,这种局面将得到扭转。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力军,中影集团在国家支持下将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这一已被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基地,前期制作区有16个摄影棚,后期制作区包括混录棚、动效棚等多套完备设施。此外,中影集团成立宣传营销公司,专司公司品牌与公司产品品牌的塑造与传播。

制片为重 打造集团整体品牌

“在整条产业链里,重中之重是发展制片业,这不是空谈。”如韩三平所言,近年来中影集团也正是着力从这一环节不断凝聚实力。寻其发展脉络,中影集团再次“化整为零”,将一个发展目标分为多个子路径,同时进发,以水到渠成之势持续提高团体总分。

中影集团主要从三大方面提升自身在制片领域中的实力。一方面生产主流影片,力求拍出更多更好的,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好作品,如《张思德》、《云水谣》,以及儿童影片《宝葫芦的秘密》,体现出文化龙头企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着力推出华语地区优秀电影人创作的商业大片,如《长江七号》、《赤壁》、《梅兰芳》等,以积极健康的产品迅速扩大中影集团的市场份额。这类影片规模与成本大,题材相对重要,专家与观众都比较认可,最终往往以高票房证明了自身的影响力。

此外,中影集团持续培养青年电影导演,为自身,也为中国电影输入新鲜血液。中影集团以相对低的成本,挖掘相对好的题材,给优秀的年轻人以机会,做到既出好作品,又锻炼出好导演。近年来平均每年拍出10到15部青年作品。与此同时,中影集团持续推出“作家电影”,其制作成本不超过500万—800万,对科技依赖程度低,反映当代生活,激荡当代人心灵的作品。

不仅在创作上“兵分多路”,层次多样,中影集团在经营机制上也以勇气和胆识改变以往的单一模式,从制度上保障自身的健康发展。2007年,中影集团分别组建了集团全资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制片分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营销策划分公司与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专营影片的制片、发行与影院投资工作,以塑造集团整体品牌。

  开放合作 拓展全球电影市场

一方面,向内提升产业各环节的实力;一方面,为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为中国电影整体形象的输出与展示,中影集团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走出去’需要我们有拳头产品。目前,我们的《梅兰芳》、《南京!南京!》已开始在海外预售并进入实质阶段。海外推广的成本较高,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生产机构,不进入海外市场,不让自己的电影产品走出去,是绝对不行的。”韩三平说,“要做到既把影片成功卖出,又能让买电影的人在全世界推广发行你的影片。”

2007年,中影集团与IDG集团共同发起中国媒体基金,中美合作拍摄5部左右的影片。在合作的首部影片《胡同里的阳光》中,美方不仅出一位编剧对剧本进行修改,还对影片的海外推广提供建议,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在此之前,中影集团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美国好莱坞公司、韩国CJ等海外电影团队的合作,也都是在推动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中,渐渐树立中国电影的国际形象。

在中影集团看来,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其立足点是发展自身、推介自身,而非迎合他者。据介绍,中影集团在与海外合作时,始终坚持着几大原则,即:保证影片里中国文化的独立性与民族性,所拍摄的故事首先是中国故事,其次与西方有关,以便国外电影人的进入与海外市场的推广;中影集团是共同投资方,介入国际发行,参与影片的全球版权与收入分账,以开放而独立的姿态进入世界电影。

谈起未来的发展目标,韩三平说:“首先,中影集团要拥有国产电影市场份额的40%到50%,在中国电影产业中具备重大影响力和引导力,平均每年推出5到8部为舆论界、评论界和观众所期待的好电影。其次,未来5年内,建设300家控股影院。此外,聚合一批优秀人才围绕在制片业的周围,为推动电影的内容发展、技术发展与市场发展做出成绩。同时,中影集团将在制作业上进一步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应有的作用,提高整个制作业的规模与水平,为中国电影的整体提高与发展服务。”

谈及当下与未来目标之间的距离,韩三平沉静而笃定:“重要的不是电影现在做得‘大不大’,是我们看到了它内部蓬勃的生命力。”他眼中的中国电影,在产业规模年递增25%的高速发展中,正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的电影事业改革为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电影产业。(记者 徐 馨)

来源: 人民日报

图片新闻:
发改委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 稻谷小麦上调2%-7%
中国宣布开始全额征收燃料油消费税:每升0.1元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企业所得税内外合一
· 08年经济金融行业形势分析预测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