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人民网记者 马宏伟 张怡恬 于春晖
嘉 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 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莫 荣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 梅 萌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卫东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基;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社会进步之翼,也是扩大就业的倍增器。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怎样理解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扩大就业和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营造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企业在以创业带动就业中怎样发挥能动作用?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与劳动就业领域的专家、创新创业园区负责人和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进行了对话。
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平均就业规模分别为13.31人和2.03人,这意味着前者以一个人的创业创造13个就业机会,后者以一个人的创业创造2个就业机会——
以创业带动就业抓住了扩大就业战略的关键
主持人:蔡所长,为什么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要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呢?
蔡昉:中央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抓住了当前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的关键。它把扩大就业的政策手段选择范围扩大到更加综合的领域,即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创造更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包括改变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促进小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就业的发展等等。这一政策信号反映了积极就业政策的新发展。
主持人:请您具体谈一谈创业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关系。
蔡昉: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就业本来就是产业或经济活动的结果。因此,要扩大就业,就必然要通过创业促进产业活动,并不断扩大其规模。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就业的扩大,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通过各种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实现的。2006年,我国城镇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总规模占单位登记就业总规模的37.8%。而在全部城镇就业人员中,还有9859万人或占35%的就业没有在单位就业统计和工商登记中体现出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小规模创业及其带动的就业以及自谋职业。
主持人:这么说,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蔡昉:是的。就业一般只是个人行为,而创业带来的通常是群体性的就业增长。也就是说,创业带动就业具有乘数效应。例如,2007年上半年,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平均就业规模分别为13.31人和2.03人,这就意味着这两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发展分别是以13和2的乘数创造就业岗位。当前,强调创业这个促进就业的政策手段,是对政府积极就业政策以及培育劳动力市场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应用。
主持人:除了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还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蔡昉:首先,有利于激发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的创业热情。在面临就业的劳动者群体中,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占有很大比例。一方面,这个新生就业群体因缺乏工作经验,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障碍;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受教育水平高、思想开放等优势,其中很多人具备创业的素质和热情。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对于他们的就业扶助应该侧重于为他们施展创业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通过鼓励他们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并带动更多的就业,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这是符合当今世界就业潮流的。其次,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是提高劳动者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扩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增加收入,而创业使人们不仅获得劳动收入,而且可以获得其他投入要素的报酬。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时,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不仅指诸如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收入,也包括创业过程中获得的非劳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报酬。可见,鼓励创业还可以通过劳动报酬和其他要素报酬的增加,加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使收入分配向劳动者一方倾斜。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就业的结构矛盾将长期存在,解决突出的就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小企业创造就业的主力军作用——
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到实处
主持人:请莫副所长分析一下中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针的现实背景。
莫荣:中央把扩大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主旋律,主要立足点就在于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16岁—60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4年达到9.3亿多人的高峰,并将长期保持在这样的高水平上。也就是说,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局面。与此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当前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素质的不适应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偏低。一方面,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和技能性职业所需人员供不应求,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与大量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偏低、就业困难同时并存;另一方面,第三产业是现代社会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对增加就业岗位的贡献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上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碰头”,导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
主持人:一提起创业,人们往往会想到众多的小企业和个体户。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莫荣:从世界范围来看,小企业一直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小企业的就业容量和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在我国,同样的投资额,用于工业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是用于工业大企业的5倍多;生产同样的产值,小型工业企业使用的劳动力为大型工业企业的1.9倍。在美国,2/3的就业岗位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在10个主要就业行业中有7个行业是小企业占主导地位。
主持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莫荣:首先,加强就业观念教育,鼓励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应使广大劳动者认识到,我国将长期实行市场导向的就业方针,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是促进就业的一条主渠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同时,大力宣传创业者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的生活并带动更多人就业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先进事迹。
其次,落实好国家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劳动者创业。小企业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支持。因此,很多国家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扶持小企业发展。我国今年开始实行的就业促进法,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了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对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和经营场地等方面的照顾,并免除其行政事业性收费。法律还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对自主创业人员给予一定期限内的小额信贷等扶持。
最后,健全创业支持服务体系,扶持广大劳动者创业。我国目前针对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欠缺,创业者在开办企业过程中得到的指导和服务还很不够,这严重影响了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创业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拓展服务、企业孵化等支持创业的服务体系,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到实处。
创业,从梦想到现实,离不开有关方面的扶持和服务。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生动局面,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促进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主持人:万事开头难。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能得到系统的帮助和扶持,就会有更多的创业梦想得以实现。我们知道,清华科技园已培育、孵化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请梅主任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梅萌:搭建创新与创业的舞台、构筑科技与经济的桥梁,是清华科技园的企业宗旨。我们发挥接近创新源头的优势,兴办综合孵化器和各种专业孵化器,吸引教师、学生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各类创业者创办科技企业,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提高其创业成功率。一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园区内设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清华大学丰田研发中心等多家机构,园区内很多企业与清华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等院系建立了合作实验室。清华科技园已成为产学研合作机构的聚集地。二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平台。通过与政府合作进行专项课题研究、组织政策宣讲会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园区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人才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初步建立起中介服务体系。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企业“创新场”。通过整合大学、政府、社会等资源,建立各类服务平台,清华科技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创新服务体系,一批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在这里崭露头角。
主持人:我国的就业问题,既存在就业岗位总量供求矛盾,也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清华科技园在培养创业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有哪些举措?
梅萌:应该说,学校是人才培育的第一基地,清华大学为清华科技园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反过来,清华科技园也成为清华学子接受实践教育的最好基地。我们通过推动园区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实验室,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园区内400多家科技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和锻炼机会,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我们还在清华大学连续3年开设《科技创业理论与实务》课程,将园区企业家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传授给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培育创新人才、弘扬创业文化,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主持人:清华科技园聚集众多企业,一定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梅萌:目前,清华科技园聚集了400多家高质量的企业及机构,吸纳了2万多名研发人员,提供相关就业岗位数万个。随着企业的聚集,清华科技园吸引了知识产权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入驻,为高级服务人才提供了就业和创业机会。园区内餐饮、物流、物业等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为多方面人才、多层次劳动者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提出了新要求——
企业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最终落实者
主持人: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生物高科技企业,几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在SARS灭活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尹先生作为这样一家创业型企业的总经理,怎么看待“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尹卫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新要求。科兴公司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很多帮助,理应更加自觉地把企业发展与创造就业机会、培养人才、改善就业质量有机结合起来。我体会,只有成功的创业,才能带动成功的就业;企业只有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科兴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销售区域,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现在,公司已从成立之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300余人,形成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有力地保障了研发、生产、销售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主持人:目前,有些企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不断有员工辞职,又不断招人,这对企业发展和社会就业稳定都是不利的。您觉得怎样才能减少这种现象?
尹卫东:我认为,从企业来讲,最主要的是应改善员工的就业质量。一方面,应严格遵守劳动法,保障员工的各项权益;另一方面,应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协调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从而既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科兴公司被评为“2006年度CCTV大学生最满意的诚信招聘雇主百强”。
主持人: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很多企业抱怨难以招到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科兴公司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尹卫东: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企业不能旁观坐等。在现代社会,政府、大学、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是一种必然趋势。科兴公司在北京市政府、市科委的支持下,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成立了“北京科兴生物技术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还与北京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发起了“崇德—科兴助学金”项目,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提供助学金和实践平台。这一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以人才为核心,以项目研发为手段,致力于为加速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并以产业的发展带动生物技术教学研究,为公司和社会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
全国私营企业户数及就业人数
(单位:万个、10万人)
全国个体企业户数及就业人数
(单位:万个、万人)
(图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