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杨浦区江浦街道80多岁的单身独居老人刘老伯不慎在家中倒下,奄奄一息,情况十分危急。正在这时,刘老伯的家门被推开了,来人是住在同一社区的“阳光关爱员”吴德辉,他马上把刘老伯送入医院抢救。经检查,刘老伯因脑梗引发了电解质失衡,医生说:再晚一步送到医院就可能性命不保。
吴德辉是该区去年上岗的52名“阳光关爱员”之一。像吴德辉这样的独居老人的“守护神”,目前正活动在上海的各个社区,为16.6万“单身独居老人”送去生活照料、疾病医护和精神慰藉三大保障。
巡视报告员带来生活照料
面对单身独居老人的迫切需求,目前在上海的各个社区,都成立了单身老年生活护理援助分中心,各种形式的助老服务员正活动在每个居民小区。这是一支依靠社会力量,由政府购买服务,免费为单身独居老人服务的队伍。
在闸北,区政府专门拨出40万元专款,组建了一支36人的独居老人巡视报告员队伍,专门关照全区1000多名需要重点看护的独居老人,除了关心他们的安危及生活要求外,还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
根据要求,巡视报告员平均1人和30名老人结对,与老人每天保持电话联系;每周3次与结对的老人见面;通过上门或电话问候,了解老人安危,帮助满足老人提出的需求;遇到老人突发险情,在第一时间作出妥善处理并紧急上报,并为每位单身老人建立个人档案。
“谈心解闷队”送去精神慰藉
目前许多老人生活条件宽裕,就是白天没有人说话。据此,长宁区北新泾街道专门成立了一支“谈心解闷队”,每天上门陪同社区内的独居老人聊天,给他们送去精神慰藉。年近八旬、家住长宁区天山西路的单身独居老人朱阿婆有一个远在日本的侄女,老人每天思念侄女,整天闷闷不乐地坐在家中,情况严重时甚至产生了幻觉,多次报警声称有人要害她的侄女。“解闷队”了解情况后,把朱阿婆作为重点关怀对象,每天上门和老人谈天说地,缓解老人的思亲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解闷”,朱阿婆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她对“解闷队”队员产生了感情,每天一大早就盼着队员的到来。
为了全区5000多名单身独居老人的安康,长宁区把做实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实事工程来抓,今年,该区已为2000多老人提供了购买服务。
“免费保姆”提供细微照料
长期以来,生活在上海郊区农村的单身独居老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照顾晚年生活。随着单身独居老人家庭的日益增加,为独居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金山区通过政府买单,培训、考核了一大批“免费保姆”,使金山区的1600多名单身独居老人享受到了“免费保姆”的服务。
这些“免费保姆”主要由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担任,经过考核由助老服务社或敬老院录用后安排上岗,向独居老人提供居家清洁、康复陪护、心理咨询等服务。他们每人每天服务三四个老人,平均月收入750元。
“免费保姆”的细微照料,让单身老人直接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该区亭西村老人潘文宝,已丧失自理能力,儿子因公伤而无力照顾,养老服务社了解到情况后,派出“免费保姆”帮她打扫卫生,还每天帮老人擦洗身子。村里的四方邻居都称赞政府为独居老人做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据悉,目前上海各级政府组织发动党团员、居委干部和助老志愿者,以不同形式,为全市的16.6万单身独居老人提供了关爱服务。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导入专业机构服务的养老服务格局。(周其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