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共危机意识:从危中图存到居安思危

2011年07月01日08: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共十六大 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先进性 到基层 党员条件

居安思危:执政地位并非一劳永逸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中共的执政成就令世界瞩目,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已成为共产党人的共识。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整体财富增长的同时,民众的很多诉求还待求解,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冒头,对中共的执政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收入差距严重影响社会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邓小平曾经作出“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的前瞻性判断。当前,中共已经意识到,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更是将保障改善民生及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提升至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新高度。

——腐败问题高发、多发。

从刘子善、张青山到胡长清、成克杰,中共从来就不曾停止过与腐败的斗争。改革开放以后,反腐败甚至被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说明中共对反腐问题始终保持着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近年腐败分子花招越来越多,“倒逼”反腐制度不断创新。十六大以后,中共进入了制度反腐新阶段。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将坚决反对腐败提升至“重大政治任务”的高度。全会同时提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网络反腐”也作为一种新的机制被正式引入反腐体制中。

——社会管理旧理念无法适应新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的需求已从基本温饱转变为追求幸福、尊严、公平、正义,然而当前社会管理手段依然陈旧,不仅难以化解矛盾和问题,而且有可能使问题增生、矛盾激化。

为此,中共提出“社会管理创新”,并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这体现了“民本”理念的深化,更是体现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中共正是以高度的危机意识,寻求破解转型时期的首要课题。

——新时期党的建设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当年在延安窑洞中,黄炎培提出中共是否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建立90年,执政62年,改革开放33年,从危中图存到上下求索,从成绩斐然到居安思危,更是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事实的回答。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