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一)时间的意义,远不能用长度来衡量。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90年约等于两个“文景之治”、四个“贞观之治”,或相当于一个三国争雄的时间跨度。而在近代以来的世界风云激荡中,90年浓缩了若干大国荣辱浮沉的兴衰、新兴国家举世瞩目的崛起。
1921-2011。从开天辟地的伟大瞬间,到走向复兴的伟大道路,在百年中国奔腾不息的长河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如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近一个世纪来中国所经历的一切,更像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意外”。
一个四分五裂、战乱频仍的国家,何以在28年里从饥饿、混乱和死亡的边缘,走向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一个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长期面对封锁的国家,何以“在30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一个曾经将计划经济作为基本特征之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何以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取得比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更突出的成就?
如果只见其表,不究其里,中国共产党90年来走过的道路,更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
这个初创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何以能在无产阶级只占人口的少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国家取得执政地位?这个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屡遭挫折、犯过错误的政党,何以在6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始终获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这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何以能经受起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将这两幅画满问号的图景叠合,中华民族近百年错综复杂、起伏跌宕的历史脉络便会格外清晰——
现代中国谜一般的复兴,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九死一生到坚如磐石的历程紧密相连,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价值选择紧密相连。
(二)该如何看中国共产党这90年?
毫无疑问,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对它的钦佩、赞誉、惊叹固然不胜枚举,对它的怀疑、担忧、攻击也时有耳闻。即便在中国国内,社会巨大的变革以及伴随发展产生的各种问题,也会使一些人滋生不满。但是有一点,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在这90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有一点也可以绝对肯定,那就是面对20世纪初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想到,90年后,它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文化的差异、体制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差异、认识程度的差异,让人们对这90年中发生的一切,可以有也确实有千差万别的解读。但无论站在怎样的立场和视角,都会认同这样的判断——
现代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的历程,是一部辉煌的史诗。这部史诗涵盖了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磨难与觉醒,一个政党矢志不移的奋斗与探索,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崛起与进步。在这90年里,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所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历史上十分罕见。
作为一个被称为“卓有成效地创造了一种发展模式”的政党,一个被认定“提供了另一个政治制度选项”的政党,一个被赞誉“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政党,我们该怎样看待这90年彪炳史册的伟业,怎样看待这90年不同寻常的选择?
从理论上看,造就这一史诗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信仰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90年岁月,正是依靠科学理论的引领,我们党才能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从实践上看,书写这一史诗的现实主体是中国人民,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社会永不停歇的进步。90年岁月,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引领中国社会,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遇,不可阻挡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是我们总结这90年艰辛探索的历史结论:选择了什么样的信仰,就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没有始终如一的坚定选择,没有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就不可能于无光的暗夜中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就不可能创造与过去5000年全然不同的历史,就不可能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更多人而言,这是解读共产党90年激流勇进的历史视角:离开“人民”这一核心价值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便无法洞察包含在“历史意外”之中的逻辑,无法把握蕴藏在“中国传奇”背后的力量,无法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秘。
(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绝大多数都写着人民的苦难。所谓太平盛世,也不过是王朝更替的短暂间歇。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1960年访问中国后这样说:“毛泽东的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
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看到,面对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以解民倒悬的使命感,坚定不移地选择马克思主义。走进工农大众,感受他们的疾苦,探寻他们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发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满目萧疏的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重整山河。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幸福,为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我们党带领人民满怀激情地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毅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奋起,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航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中国人民都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
这就是为什么1949年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面对西方“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的预言,毛泽东会有如此豪迈的自信:“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四)这确是一段人类社会上绝无仅有的历史。
在中国,从来不缺少智识卓越的精英,不缺少宏图大略的豪雄。梁启超以他“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的雄文,征服了一代青年,却认定中国经济落后,大多数人民无知识,“绝对不能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袁世凯以他的权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留下了悖逆时代潮流的千古骂名。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虽发出振聋发聩的“三民主义”呐喊,却终因历史的局限而大业未竟、壮志难酬。只有共产党人,不仅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一边,更以90年始终如一的伟大实践,将人民这块“造屋者抛弃的石头”变成自己所构建的“房屋之柱石”。人民共和国的大厦,因这柱石而巍然挺立;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因这柱石而基业长青;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因这柱石而呈现曙光。
从1840到1949、从1949到2049,中华民族贯穿两个百年的历史命题,前为救亡,后为复兴。“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则贯穿这前一百年,开启这后一百年。这是决定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考验一个政党理论勇气和实践能力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这90年对中国人民最大的贡献,就是圆满地回答了“向何处去”的问题,彻底改变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命运。
今天,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毋庸置疑。这个曾经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国家,仅仅用了10多年,就初步搭建起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仅仅用了30多年,就走过了其他国家百余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将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送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就在最近15年,中国从绝对贫困中解脱出来的人口,便超过全欧洲在整个20世纪的相应数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即便是最极端的挑剔者,最苛刻的批判者,也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中国推动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革命”。然而,在辉煌和成就面前,我们更需对90年历程有清醒的认识、深入的思考——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核心的价值,这是90年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区别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特征。在不断推进的历史征程上,在从革命到执政的重大转变中,在地位、环境、任务不断变化的巨大考验下,我们党“人民至上”的理念应当如何保持、如何发展、如何弘扬?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该以怎样的政治品格、政治勇气、政治智慧,才能始终不负人民重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引领中国进步?
只有善于从历史中寻找永恒的人,才能获得走向未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