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长刘伟平在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演讲/全文

2012年12月28日18: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 第五届甘肃省文博会 甘肃省 嘉峪关 华夏文明 全球文化发展报告 国际文化 文化部 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亚太总裁协会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上发表了题《甘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主旨演讲。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上发表了题《甘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主旨演讲。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首届(2012)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于2012年9月1日-9月3日在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雄关”甘肃省嘉峪关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文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亚太总裁协会发起主办,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承办。9月2日上午,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上发表了题《甘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主旨演讲。下文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值此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五届甘肃省文博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对莅临会议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文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亚太总裁协会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各兄弟省市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和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塑造了甘肃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多元共存的文化品格。遍布甘肃各地的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等历史遗存是解读先民多姿多彩生活的密码,更是打开历史文化宝库的钥匙。特别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的古老丝绸之路,被誉为“推动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正因如此,2010年甘肃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

甘肃人民在优秀历史文化熏陶和长期艰苦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和“爱国、守法、诚信、敬业”的陇人品格,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2011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5020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80.2亿元,增长4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8.7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4元,增长14.2%,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克难奋进、顽强拼搏,积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出台了50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逆势走强,呈现出转型跨越的良好势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7%,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73%,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出台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甘肃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甘肃省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等一系列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文件,在财税金融、土地、工商、人员安置等方面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精神引领工程、精品打造工程、文化惠民工程、产业振兴工程、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兴文工程等“六大工程”,举全省之力推进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一批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全省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产生的综合竞争力正成为一个省、一个地区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

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应有之义。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相互支撑。近年来,我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发展环境优势,在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谋划能够吸引社会投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等文化企业;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有序推进文化单位转企改革,遵循市场规律,组建培育了甘肃读者出版集团、甘肃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甘肃报业集团、甘肃省新华书店集团、甘肃演艺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同时,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各类所有制文化企业在我省投资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娱演艺、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十一五”年均增速达到14.7%以上,高于GDP年均增速3.5个百分点。今年5月,甘肃被授予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首批16个示范基地之一。我省出版的《读者》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发行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我省创作的《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18部“优秀保留剧目”中仅有的两部舞剧。特别是我们把文化旅游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近年来,我省围绕实现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博物馆、纪念馆159座,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27个、村文化室5000多个,农家书屋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在全省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免费电影的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举办文化艺术汇演、汇展,推动文化进基层、进社区,“千台大戏送农村”每年1000多场次,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促进我省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和谐文化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来抓,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陇人骄子”、“十大杰出青年”、“巾帼建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军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营造爱岗敬业、崇尚实干、争创佳绩的文化氛围。通过努力,我省城乡环境、公共秩序、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