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其第十一款:"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台南、淡水、潮州、登州、牛庄等府城口,后皆准英商亦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船货随时往来。至于听便居住、赁房、买屋、租地起造礼拜堂、医院、坟茔等事,并另有取益防损诸节,悉照已通商五口无异。"
牛庄本指今海城市牛庄镇,距营口约45华里。牛庄是座古镇。据《辽古见闻录》载:"辽东海禁废弛,百货云集,自闽中开洋十余日
牛庄在辽河左岸(河东),由于辽河河道的变迁,牛庄距河岸远达5公里。《海城县志》载:"小姐庙在牛庄城北八里,辽河南岸"。《营即抵牛庄,一切海货有更贱于江浙者。"可见,牛庄已是闻名远近的东三省港口。故此,1858年签订中英《天津条约》时,指定牛庄为开埠之地。《营口县志》载:"闽、浙各船----由三岔河入港,至枭姬庙河口登陆,以牛庄为贸易市场。"由于下辽河平原地区水流减缓,加之溯水顶托,河道不断淤塞,距牛庄最近的小姐(枭姬)庙码头已不能停泊海船,货轮更不能进港。营口时称没沟营,以老爷阁为界西属海城县,东隶盖平县。当时的营口是海城牛庄所属的小姐庙、田庄台、没沟营三个码头之一。
1861年5月23日(清咸丰十一年四月十四日),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泰勒·密迪乐乘"斯福因库斯"号来到营口,换乘小艇转赴牛庄。他考察了营口与牛庄两地后,在牛庄与清政府派驻牛庄负责通商事宜的乌勒洪额、山海关监督福瑞、牛庄防守尉毓昌、海城县知事张鼎镛商谈时提出:由于小姐庙河水淤水浅航行不便,提议将商埠开在牛庄属下的没沟营。没沟营距海口甚近,水深河阔,码头靠城是开埠通商最佳之地。并提出,按《天津条约》移地开埠已有成例,如潮州开在潮河海口汕头,登州实开在芝罘(烟台)为口岸。强行要求牛庄港开在没沟营(营口)。清政府谈判官员感到既有移地开埠成例,没沟营又是牛庄辖地与条约无违,便予以默许。于是,同年6月11日英国领事馆便在没沟营的东营子三义庙(现营口日报社附近)租赁民房开馆。
由于营口是代替牛庄开港,条约已无法更改,外国便把营口叫做牛庄,造成地名的混乱。 (营口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