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是1992年7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
合作区位于丹东市市区风景秀丽的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既是对朝鲜半岛贸易的前沿窗口,又是赴朝旅游的必经通道。区划东起鸭绿江中朝友谊大桥,西至金板路,南界为腾天街、鸭绿江边,北临输港铁路、黄海大街、青年大街,面积为12.3平方公里,在东港市还设有10.4平方公里的保税仓储加工区。全区具体规划为四个功能小区,东起依次为商贸旅游区、高科技开发区、金泉工业区和保税仓储加工区。
合作区以母城为依托,以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东北三省为腹地,主要借助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充分发挥丹东地缘、资源、交通及政策优势,采取外引和内联相结合,挖潜和新建相结合,改造和开发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发展高科技、外向型产业和产品,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逐步把合作区建成集出口加工、转口贸易、国际金融、信息咨询、保税仓储、科技开发和海陆空运输为一体的多功能新经济区。
合作区建区以来,充分利用沿江、沿边、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全方位的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现已有1200家企业落户合作区,初步形成了商贸、工业、科技并举的新经济区格局。沿江八公里长的开发带建设,将优美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科研院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丹东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东港经济开发区
东港经济开发区是辽宁省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她地处辽东半岛东部的鸭绿江与黄海汇合处,隔江、隔海与朝鲜相望,距韩国白翎岛只有116海里,距日本400多海里,是筹建中起自日本东京、经汉城、平壤的“国际高速公路”进入大陆的第一门户。
沿江、沿海、沿边的地域优势,与国际商港大东港的结合,使东港经济开发区与国际资本市场、商贸市场和信息市场直接对接,构筑了中、日、韩、朝、俄经济交流的纽带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中国东部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和临海工业、商贸区。
东港开发区与母城东港市一桥相连,资源共享,经济互补。
93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有300多万亩的近海渔场,海产品种145个,年捕捞量近5万吨,36万亩近海滩涂,养殖虾、贝产量年逾3万多吨,是中国虾、贝主要生产出口基地。遍布全市的大中小水库42座,大小河流23条,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年产各类淡水鱼和河蟹等8000多吨。北部山区盛产柞蚕、水果等年产近20万吨。120万亩耕地盛产的大米以“香白糯柔”而著名,是国家商品粮和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黄金、铅、高岭土、滑石等20余种。开发区的腹地东北三省,是中国最具势力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更有丰富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
2005年,东港经济开发区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工超过了大幅度增长比例,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近50%,达到了5017万元人民币。东港经济开发区2005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3.2亿元人民币,协议外资额按新口径为3814万美元,外资到位额按新口径为1190万美元。
在2005年引进的大项目中,德国格里西药业已于2005年开工建设,其他如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温州商贸城、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北海集团造纸原浆等一批大项目也已落实到位。
2003年,高科技项目松元化学、投资1.2亿元的辽东实业仓储、世界螺丝制造业500强之一的韩国明和金属入驻东港经济开发区,结束了东港经济开发区没有亿元大项目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