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中国资本形成占GDP比重是43%,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22%,比例比较高的中等收入国家在工业化阶段投资的比重比较大,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也只有30%,还低于我国十几个百分点。而我们的消费比重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收入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投资率过高是导致我们当前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的直接的原因。另外在产品出口当中,为生产出口产品所消费的能源大体上占了国内能源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都是能耗高、增加值力比较低的工业制造品,制造业的中低端的一些产品。我们要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抑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也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的内容。所以通过扩大最终的消费,能够拉动轻工业产品和服务业产业的比例的提高,就能够促进单位GDP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我们用投入产品表做过一个测算,如果在最终GDP的使用当中投资降低一个百分点,相应的消费的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的话,就会导致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下降0.45个百分点,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扩大消费对GDP的促进作用,就会影响或者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由于长期投资的比例较大,导致国内高耗能产品的比例较高。当前第二产业在GDP当中的比重长期维持在47%左右,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例的比重,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只有德国在二战前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过50%,其他发达国家没有超过45%,这就使得我们产业结构存在调整的余地。当前国内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已占全世界中产量的50%-60%,只要我们努力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避免盲目过大的投资,就会降低对这些高耗能产品的需求,产业结构就会发生比较大的转变和优化。
中央在 “十一五”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在把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作为约束性的目标。纳入 “十一五”规划的同时,“十一五”规划当中也提出了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设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两个途径,一是更大幅度的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二是合理的控制GDP的增长速度。 “十一五”期间GDP的增长速度控制在8%以下,实现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这样一个目标,到2015年,总的能源消费量可以控制在40亿吨标准的范围之内。但如果GDP的增长速度仍然像“十一五”期间一样达到10%和11%,即使实现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的目标,到2015年能源总消费量会超过43亿吨,甚至超过45亿吨高的限额。所以我们要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一方面是要更大幅度的降低GDP能源的强度,另一方面要合理的控制经济增长。中央在 “十一五”规划当中,把GDP的年均增长率定在7%的目标,比“十一五”期间年均11%下调了四个百分点,这体现了中央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决心和战略部署。GDP增长率适当的调低,更体现了我们把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数量,转为更加注重GDP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样的目标就使得各个省也会有相应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但现在各省的“十一五”规划当中,几乎没有一个省把GDP增长预期定在8%以下。如果按各省自己定的发展目标平均下来,全国“十一五”期间GDP增长的预期会达到10%,会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中央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各个省市不断的努力。
当前,我们是以大幅度降低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和能源强度作为一个重点,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出的经济效益。目前还无法做到能源消费和碳减排的绝对量的下降,所以,当前我们仍把提高能源产出效益,降低GDP能源强度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加强产业战略性调整,发展低碳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节能;二是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先进能源技术,促进技术节能;三是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核心目标是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这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除了低碳产业体系的建立,既包括传统的实现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高耗能产业的低碳的发展,也包含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出现,既有直接和能源环保相关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包含高新科技产业,如说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这些能耗低但增加值率比较高的产业。同时也要引导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也是对产业发展的一个引导,有利于形成一个低碳社会的消费的方式。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我们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的支撑。
当前,我们要抓住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这样的和平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在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下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第一个十年我们抓住了机遇,加快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第二个十年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的强国。把资源依赖性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从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转为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当前模仿型和追赶型的高碳发展路径,转为自主创新型的绿色和低碳的发展路径。争取十年的时间内基本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基本走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为未来在国际社会承担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做出努力。(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