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对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个“硬骨头”

2013年10月22日14:0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 扶贫开发 特困地区 扶贫对象 减贫 脱贫 扶贫开发纲要 移民搬迁

“实在是饿怕了,只好猛开荒,在石头缝儿里种点玉米。结果一场大雨下来,土壤就被冲走了。”49岁的贵州贞丰县银洞湾村村民胡明忠说。

胡明忠的遭遇是几十年来中国南方石漠化地区百姓生产生活的真实缩影。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寸草不生。

曾有大批国内外专家考察贵州的石漠化地区,认为这种环境根本“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产业更是难上加难。政府对于居住在此的贫困群众,只能采取送粮送物式的“输血式”扶贫,青壮年则外出打工。

如今,这个中国西南部贫困省份,计划在9年内,将200万贫困群众搬出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的深山、石山和石漠化地区。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认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可以实现人口再分布、产业再布局、资源再配置,是跳出“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恶性循环的治本之策。

中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正在打响一场与贫困较量的“攻坚战役”。到2012年底,全国仍有扶贫对象9899万人,其中,最难啃的“骨头”当数包括贵州在内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地方专款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6%,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在中央加大对纳入扶贫规划地区扶持力度的同时,地方则力图填补扶贫“空白”。位处高山深处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探索建立村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破解村民贷款难、筹资难问题,全州统筹财政资金5亿元,每村补助50万元,引导群众入股、企业注资。

目前,中国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已全面启动,部分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率先实施,310个单位参与定点扶贫,首次实现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

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对象减少了2339万人。  尽管如此,一些难题仍然待解。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说,总体看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严重滞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新阶段的产业扶贫,完善和改进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仍是主要任务。

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吴国宝认为,中国扶贫攻坚需更加精准对象,并通过必要的扶持,增强贫困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总目标。

今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表示,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健全机制,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尽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

现在,贵州长顺县敦操乡村民唐正荣已经搬出了祖辈居住的石漠化深山,他位于移民新村的“新家”是栋三层小楼,对面是乡镇的娱乐广场和集贸市场,今后他打算和老伴在一楼开门面做点小生意,照顾孙儿们上学,儿子儿媳继续到外面打工。

叶韬说,土地、住房、就业、产业和社保等相关政策将全面跟进,把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产业园区,让他们就业或创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